最近在台北街頭閒逛,偶然發現一家藏在小巷裡的包子鋪,門面不起眼,卻總是人龍不斷。記得那天飄著細雨,我正愁沒地方躲雨,一股麵香飄來,跟著香味走,才撞見這家「小哥包子鋪」。老闆是個中年大叔,雙手沾滿麵粉,笑起來眼角皺紋都擠成一團,他說這店開了快二十年,從路邊攤做起,靠的就是真材實料。
位置不難找,但得花點心思。它在中山區的赤峰街巷弄裡,靠近捷運雙連站,從一號出口出來,右轉進巷子,走個三分鐘就能看到藍色招牌。谷歌地圖搜「小哥包子鋪」會跳出精確定位,但建議避開午飯尖峰時段,否則得排上二十分鐘。我第一次去時迷了路,問了附近雜貨店阿伯才找到,他說這店是街坊的秘密基地,外地人很少知道。
包子是主角,每一款都手工現做,皮薄餡多,咬下去湯汁四溢。我最推鮮肉包,豬肉餡用溫體黑豬肉,混了點薑末和蔥花,嚼起來彈牙不膩;高麗菜包則清爽,菜葉脆甜,淋上特製辣油更提味。還有隱藏版的三鮮包,蝦仁、花枝和豬肉拌在一起,海陸鮮香交融,限量供應,得早點去搶。老闆說餡料是祖傳秘方,每天清晨四點開始備料,麵糰發酵時間抓得精準,難怪吃起來有種老家的溫暖。
這家店能紅二十年,不只靠味道。老闆聊起創業故事,當年他從大陸來台,帶著家鄉手藝,起初在夜市擺攤,常被城管趕,後來攢錢租了店面。他說包子不只是食物,是連結記憶的橋樑——許多老顧客從學生吃到成家,帶著孩子來回味。有次我遇見一位銀髮阿嬤,她說每周必來,因為包子讓她想起戰亂時母親做的味道。這種人情味,比什麼米其林推薦都珍貴。現代速食當道,小哥鋪子堅持慢工出細活,反倒成了城市裡的療癒角落。
下次經過中山區,別只顧著逛百貨,拐進赤峰街嚐嚐這家寶藏小店。包子一顆才三十塊,卻能餵飽心靈。記得帶現金,他們不收電子支付,老闆說這是保持「人與人接觸」的老派浪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