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店轉角那本封面磨損的《少年阿賓》,總讓我想起高中時躲在頂樓水塔後翻閱的午後。掌心冒汗,風吹過書頁嘩啦響,心跳比放學鐘聲還吵。當年以為自己在偷嚐禁果,如今重讀才懂,那不過是青春必經的迷宮入口。
檳榔攤霓虹燈映著租書店鐵捲門,九〇年代的臺灣瀰漫著某種躁動的氣味。這本書像顆投入死水潭的石子,在升學主義至上的校園裡,蕩開一圈圈難以言說的漣漪。我們傳閱時總要包上《英文文法解析》的書套,指尖劃過那些直白段落,與其說是情慾啟蒙,不如說是對成人世界密碼的笨拙破譯。
有人批判它粗鄙露骨,我卻在阿賓騎摩托車載學姊夜遊那段停了下來。後座少女攥緊他衣襬的描寫,讓樟腦丸氣味的卡其制服突然鮮活起來。那些被視為「糟粕」的章節裡,藏著對升學壓力的無聲反抗——當補習班燈管蒼白如手術臺,至少書中人物的體溫是真實的。
二十年後在獨立書店重逢再版,泛黃紙張已變成電子書冷光。重讀時訝異發現,當年臉紅心跳跳過的段落,如今看來盡是笨拙的試探。真正扎進心底的,是少年用打工錢買錯生日禮物的窘迫,是主角在撞球間叼菸裝大人卻被嗆出眼淚的滑稽。那些不被正視的年輕慾望,終究化成對親密關係的笨拙叩問。
某個雨夜翻到「阿賓在電話亭投光最後一枚銅板」的段落,窗上水痕突然模糊了捷運燈箱。我們都曾是那個對著話筒結巴的少年,差別只在於,有人終其一生沒能撥出那通電話。
當年傳閱到書角全捲起來,班導抽屜沒收了三本!現在想想根本臺灣版《麥田捕手》
作者寫撞球間菸霧裡偷看檳榔西施那段絕了,連吊扇轉動的油垢味都聞得到
拜託別美化這種書好嗎?現在看根本物化女性大全
在線等:給00後弟弟推薦會被當變態嗎?他整天滑短影片說無聊
看到租書店鐵捲門眼眶熱了,當年老闆總把這本藏在中醫養生書後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