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進尖沙咀,那股撲鼻的香氣就勾起了童年回憶——阿媽帶我去街市買新鮮雞,回家燉湯的畫面。這裡是美食迷宮,但真正懂吃的老饕,總會鑽進巷弄裡尋寶。叫雞?別想歪了,是地道雞料理啊!遊客擠在星光大道旁的大餐廳,我偏愛隱藏版小店,一口咬下去,雞肉嫩滑多汁,醬汁滲入骨髓,那種幸福感,比買名牌包還實在。
先說說「老陳記」,躲在金巴利道後巷,招牌不起眼,像極了八十年代港產片裡的茶餐廳。老闆陳伯是潮州人,堅持用本地農場走地雞,每日限賣三十隻。必點鹽焗雞,外皮金黃酥脆,肉質彈牙不柴,配上秘製薑蔥油,一啖入口,鹹香中帶微甜。記得第一次去,陳伯邊剁雞邊講古:「後生仔,雞要食原味,唔好落味精!」坐喺摺凳上,聽著街坊閒聊,彷彿時光倒流。價錢?百五蚊半隻,抵食到笑。
另一家「廟街雞煲王」,晚市才開檔,就在廟街夜市尾巴。別被霓虹燈嚇到,這裡是草根天堂。老闆阿強以前是燒臘學徒,自創藥膳雞煲,用當歸、枸杞熬湯底,雞件燉到骨肉分離。熱騰騰上桌,先喝湯暖胃,再撈雞肉——藥材香平衡了油膩,深夜食完唔會滯胃。試過帶外國朋友來,佢哋豎拇指:「This beats fancy hotel food!」但要提防假檔口,認準阿強手臂上的龍紋身,山寨版湯底淡如水。
最後推介「太平館小廚」,在諾士佛臺樓上,看似高檔,實則街坊價。瑞士雞翼是鎮店寶,據說配方傳了三代。雞翼先慢煮再浸滷汁,甜中帶焦糖香,骨頭都入味。有次撞見主廚輝哥,佢偷偷教路:「滷汁加咗可樂,先有層次感。」配碗白飯,淋上醬汁,簡單卻驚艷。避開週末人潮,平日午市去,百蚊有找,坐窗邊望街景,嘆杯絲襪奶茶,完美。
講完推薦,醒你避坑攻略:尖沙咀太多「遊客專區」,例如海旁那些霓虹閃爍的連鎖店,雞肉雪藏味重,價錢貴三成。試過一間網紅店,上菜慢兼服務差,經理仲話:「趕時間就食快餐啦!」仲有,小心街邊推銷員,硬sell套餐,結果份量縮水。記住,地道店多數收現金、無華麗裝修,睇準本地人排隊就無錯。食雞最緊要新鮮,問清楚來源,寧願等耐啲。
食嘢係種生活態度,尖沙咀的雞味記憶,藏喺人情味裡。落街試下,或者你會發現——最好嘅指南,其實係自己個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