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來彩善樓第三年,清晨六點被街市運菜車的引擎聲喚醒,竟覺得心安。推開窗,樓下生果檔阿姐正把芒果堆成金字塔,隔壁茶記飄出奶茶香——這才是活色生香的香港日常。趁著今早落過雨格外清爽,不如同大家聊聊這方天地裡藏著的寶藏。
若論早餐戰場,彩福商場二樓的「榮記」是街坊暗號。老闆標叔每日五點親自熬豬骨粥底,生滾豬膶粥上桌時還咕嘟冒泡,膶尖帶著粉嫩。最妙是搭檯時聽阿婆用潮州話叮囑「粥要滾燙燙」,伙記竟能秒速切換三種方言應答。轉角電梯底的「新發麵包」剛出爐雞尾包,菠蘿皮脆得簌簌掉渣,阿明師傅總偷偷給我多塞個蛋撻:「後生仔食飽啲才有力搏殺啊!」
買餸學問藏在彩薈街市濕貨區。魚檔陳太的東星斑養在角落藍桶,掀開蓋子活蹦亂跳,她丈夫凌晨三點在長沙灣親自揀貨。記得有次想煮潮州凍蟹,陳太直接拎出綁著水草的奄仔蟹:「聽朝退潮貨才靚,留定給你。」菜販周生更絕,見我拿著芫荽猶豫,抽起兩根塞進膠袋:「煮湯放太多搶味,送你的!」
趕返工時像打仗。彩盈邨天橋底的紅van站是都市傳說,司機榮哥能記住常客公司地址。有次暴雨紅隧塞死,他忽然拐進土瓜灣後巷七彎八繞,竟比平時早十分鐘到尖沙咀。地鐵站D出口的隱藏技能是黃昏六點後:升降機旁側門直通商場後巷,避開放學人潮五分鐘抵達巴士站。週末過海則要認準漆咸道北的過海綠van,司機掛著平安符的車頭永遠最準時。
深夜餓鬼出動時,彩霞道排球場後有輛神秘木頭車。阿伯賣了三十年碗仔翅,木耳切得細如髮絲,淋辣醬前會問:「後生仔要菊花茶下火定可樂透心涼?」下雨天他會在車頂支起透明膠布,雨點打在燈泡上折射出琉璃光,捧著熱翅看街燈暈開的水窪,竟比米芝蓮星光更療癒。
住得愈久愈發現,真正便利不在商場指南裡。藥房黃師傅會按咳嗽聲開藥茶;五金鋪張叔修完水喉順便教換廁所水箱波曲;連垃圾房清潔萍姐都記得我每週三扔紙箱。這些年走遍東京巴黎,最終還是這座十字型大廈的轉角燈火,讓拖著行李箱的我嘆出那句:「終於返屋企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