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夏天,我坐在邁阿密海灘邊的咖啡館裡,翻著手機裡的行程表。那份德國簽證申請的焦慮感又浮上來——明明是個老旅人,卻總被簽證流程搞得手忙腳亂。這次為了柏林的新專案,我決定親身走一趟邁阿密的德國領事館。說實話,在美國辦德國簽證,跟在歐洲本土完全不同,尤其南佛州的節奏慢得讓人抓狂。
準備文件簡直像在解謎題。領事館官網列出的清單密密麻麻,但真正關鍵的只有幾樣:護照正本(有效期得剩半年以上)、在美合法居留證明(我遞了綠卡影本)、財力證明(銀行流水三個月,餘額最好過五千美金),還有行程計畫書。最頭痛的是住宿證明——德國酒店預訂單必須是「可退款」的,我當初貪便宜訂了不可退的,結果重跑一趟旅行社。對了,別忘了兩張白底證件照,邁阿密街頭的拍照亭常出包,背景灰撲撲的就被打槍。
預約系統是個磨人精。德國駐邁阿密領事館的線上預約得搶半夜時段,網站像九十年代的老古董,常卡在付款頁面。我蹲了三天才刷到一個空位,日期在兩週後。建議用VPN切到歐洲IP,速度會快些。預約確認信印出來隨身帶,門口警衛查得嚴,沒紙本直接請你回家。領事館藏在高樓林間的金融區,停車費一小時二十美金,坐地鐵到Brickell站反而省事。
面簽當天飄著小雨,我提早半小時到,隊伍已繞過轉角。安檢比機場還囉嗦,連鋼筆都得掏出來檢查。窗口的德國官員繃著臉,問題像連珠炮:去德國幹嘛?待多久?誰負擔費用?我答「商務會議」時,他挑眉追問合作公司細節。幸好我帶了德方邀請函正本,他掃一眼就點頭。全程十分鐘結束,但那種被審視的壓迫感,比法蘭克福海關還強烈。
等待的日子最煎熬。領事館說處理要四到六週,我天天查郵件。三週後收到牛皮紙信封,拆開時手抖得厲害——簽證貼在護照上,日期精準吻合行程。事後回想,最大教訓是別輕信網路攻略。有人說財力證明隨便印就好,但我朋友因存款波動被拒簽;還有人鼓吹面裝輕鬆,可我親眼見前面穿拖鞋的小夥被訓斥「不尊重程序」。在邁阿密辦簽證,得把德國人的嚴謹刻進骨子裡。
這趟簽證之旅像場微型文化碰撞。南佛州的隨性遇上日耳曼的條理,逼我重新學著「精準」。現在翻著柏林機票,倒覺得那份焦慮值回票價——它提醒我,跨國移動從來不只是地理距離,更是規則的較量。
【評論】
- 財力證明用投資帳戶的月結單可以嗎?還是非得銀行存款?
- 面簽會問德語嗎?我德文只會打招呼程度好緊張。
- 預約網站半夜幾點更新空位啊?等一週了還沒刷到。
- 邁阿密領事館附近有推薦的便宜停車場嗎?上次被宰了四十美金心痛。
- 如果行程延後,簽證生效前能改日期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