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去診所打流感疫苗,護士小姐笑著遞給我一張小卡片,上面寫著「打完疫苗,抽獎贏好禮」。當下有點驚訝,現在連打針都能玩抽獎?這幾年疫情過後,大家對疫苗的態度變得更積極,但這種用獎品吸引人的方式,還真讓我想起小時候集點換玩具的日子。
說實話,疫苗本身就是最好的禮物。記得去年冬天,辦公室同事輪流中流感,我因為打了疫苗,硬是撐過那波高峰期。健康無價啊!但政府或機構搞這些抽獎,背後用意挺深的——不是單純推銷,而是用誘因拉高接種率。尤其在高齡社區或偏鄉,有些人覺得「打針麻煩」或「沒必要」,結果疫情一來就慘了。抽獎像個小鉤子,勾起大家的好奇心,順便教育:保護自己,也保護別人。
仔細看活動細節,有些連結是地方衛生局推的,點進去就能登記抽獎,獎品從超市禮券到小家電都有。重點是免費參與,打完疫苗憑證明就能領取機會。這招在全球不少地方都用過,像新加坡曾辦過抽百萬大獎,台灣也有縣市送住宿券。但別只衝著獎品去——疫苗的副作用或風險,醫生都會詳細說明,我自己打完手臂痠了兩天,但比起生病住院,這點小代價算什麼。
更深一層想,抽獎暴露了公共衛生的軟肋。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健康常被忽略,直到危機來臨才後悔。用物質鼓勵,短期有效,但長遠呢?或許我們該反思:為什麼要靠外在誘因才行動?小時候打疫苗是義務,現在卻要「行銷化」。這不是批評政策,而是提醒自己,健康意識得扎根更深。分享個小故事:鄰居阿伯原本抗拒打針,看到抽獎海報才心動,結果聊開後發現他擔心副作用,護士耐心解釋後,他反而感激這機會讓他跨出第一步。
總之,如果看到「打疫苗抽獎」的連結,別猶豫去試試。但記得,核心是那份對生命的責任感——獎品是bonus,健康才是真贏家。點擊前,先確認來源可靠,別亂填個資。保護好自己,就是給社會最好的禮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