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轉涼,突然好想吃一碗熱騰騰的日式拉麵,但常去的店排隊太長,索性自己動手試試。沒想到,在家做其實沒想像中難,關鍵在於掌握幾個小秘訣,就能還原那股濃郁的湯頭和彈牙的麵條。記得第一次嘗試時,湯底稀得像白開水,朋友笑說像在喝洗碗水,後來摸索出訣竅,才發現日式拉麵的精髓藏在細節裡。
湯底是拉麵的靈魂,正宗日式風味通常分豚骨、醬油或味噌系。在家做,不必像專業店熬十幾小時,用豬大骨或雞骨架加洋蔥、薑片慢燉三小時就夠濃郁。重點是撇掉浮沫保持清澈,最後加一小塊昆布和柴魚片提鮮,湯頭瞬間昇華。如果懶得熬,用市售雞湯塊混點味醂和醬油,也能騙過舌頭。記得,湯溫要滾燙,但別沸騰過頭,否則香氣全跑光。
麵條選中細的鹼水麵,超市買的生麵或乾麵都行。煮時水要大滾,加一撮鹽防止黏鍋,時間控制在兩分半鐘左右。撈起後立刻沖冷水,麵心才會Q彈,這步驟馬虎不得,我試過偷懶沒沖,結果麵糊成一團,口感全毀。配料方面,叉燒用豬肩肉先醃醬油、清酒和糖,冷藏一晚再慢煮一小時,切片時薄如紙,入口即化。溏心蛋更簡單,水滾後煮六分鐘,泡冰水剝殼,浸醬汁半天,蛋黃流心完美。
組合是魔法時刻,碗先預熱,湯底倒七分滿,擺上瀝乾的麵條,再鋪叉燒、半顆蛋、筍乾和蔥花。最後淋一匙香油或辣油,香氣撲鼻。這套流程練熟後,半小時就能上桌,比外賣快還省錢。重點是客製化,湯鹹淡自己調,配料隨喜加海苔或玉米,深夜來一碗,疲憊全消。拉麵不只是食物,是種療癒儀式,自己動手更添成就感。
湯底用雞湯塊真的可行嗎?怕味道不夠道地,試過一次有點淡。
叉燒的醬汁比例能分享嗎?我做的總覺得少了層次感。
溏心蛋時間抓不準,常煮成全熟,有訣竅嗎?
這篇超實用!週末試了豚骨湯,家人搶著喝光。
推薦哪種牌子的生麵?超市選擇太多眼花撩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