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東京銀座的巧克力專櫃前,玻璃櫃裡如寶石般陳列的菓子總讓我駐足良久。那些精緻得不忍下口的造型,包裹著日本職人對可可近乎偏執的探索——這不僅是甜點,更是一場跨越五感的儀式。這些年嚐遍關西到北海道的名舖,我逐漸讀懂日式巧克力裡藏著的密碼:風土在可可脂裡甦醒,而傳統與創新正在方寸間微妙角力。
老舖的底蘊往往藏在最樸素的包裝裡。京都「綠壽庵清水」的金平糖巧克力,承襲江戶古法,將法國Valrhona可可揉進晶透糖體,咬破脆殼的瞬間,焦糖香混著堅果碎在齒間迸發,像在吃一顆會融化的琥珀。更令人動容的是大阪「Gokan五感」的呼吸巧克力,北海道牛乳包裹整顆烘烤杏仁,冷藏後取出,外層凝結出薄霜,內裡卻保持微軟,真如其名在舌尖「呼吸」著奶香。
當抹茶、柚子、紫蘇這些和風元素撞進巧克力版圖,才見識到日本人的破格。靜岡「NAMA CHOCOLATE SHIZUKA」的玄米茶生巧堪稱絕響——碾碎的焙茶顆粒懸浮在53%甘納許中,茶粉的微苦恰好截斷甜膩,尾韻泛起類似糙米茶的烘烤香。更驚豔的是九州「櫻井焙茶研究所」的焙茶巧克力磚,深焙茶葉磨成細粉融入可可,濃郁茶氣如暴雨襲來,配一杯深煎咖啡,苦韻交疊出日式侘寂之美。
別錯過便利店的隱藏版驚喜!Lawson限定「Premium Roll Cake」的巧克力卷,海綿蛋糕濕潤度驚人,內餡使用比利時巧克力奶油,微波十秒後流淌出的熔岩感,售價僅380円卻有專櫃級享受。全家與「Dari K」聯名的黑巧克力麻糬更顛覆想像:Q彈求肥包著72%巧克力餡,冷吃像冰淇淋大福,加熱後麻糬拉絲裹著滾燙巧克力漿,冰火兩吃法連日本美食記者都瘋狂。
在表參道「Dandelion Chocolate」的工坊裡,我目睹職人用石臼研磨可可豆。這間舊金山起家的品牌,在東京店推出獨家「櫻樽熟成巧克力」,將巧克力漿注入釀過櫻花利口酒的橡木桶陳放六週,開罐時撲鼻的櫻桃白蘭地香氣,入口卻是鹽漬櫻葉的鹹鮮,尾韻拖出悠長木質調——這哪裡是甜食?分明是首立體詩。
挑伴手禮得看準季節脈搏。二月情人節前,百貨公司地下甜點街(デパ地下)會湧現限定版「本命巧克力」,像資生堂PARLOUR的覆盆子心形夾心巧克力,酸果醬中和白巧的甜,送戀人絕不出錯。若三月赴京都,記得搶「YOJIYA」的櫻花酒心巧克力,粉紅糖衣內注入純米大吟釀,咬破瞬間清酒洶湧而出,連京都人都說這是「吞下一朵吉野櫻」。
真正懂門道的人,會鑽進自由之丘的「Qu\il fait bon」買水果巧克力塔。當季鮮果浸在鏡面果膠中,底下是72%黑巧與杏仁奶油交織的酥脆塔皮。去年初夏嚐到宮崎芒果口味,熱帶果香與深邃可可形成的張力,至今想起仍齒頰生津。這種轉瞬即逝的旬味,才是日本巧克力宇宙裡最耀眼的流星。
求問呼吸巧克力冷藏後要放幾分鐘回溫才會有「呼吸感」?上次心急直接咬下去像在啃冰塊
被櫻花酒心巧克力燒到!但四月去還買得到嗎?官網寫季節限定好怕撲空
超認同便利店的CP值!補充711的Meltykiss冬季限定草莓味,裡面有果凍粒,一盒才500円秒殺專櫃牌
請問職人巧克力保存要注意什麼?上次帶回國的生巧表面突然冒白霜,心都碎了
有人吃過添加wasabi的巧克力嗎?在機場試吃一小塊衝上腦門的辣很魔性,猶豫要不要買整盒送朋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