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入深水埗,那股熟悉的油煙香氣就撲面而來,彷彿是老朋友在招手。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來香港出差,在地鐵出口迷了路,卻意外撞進桂林街的小攤檔,老闆娘遞上一碗熱騰騰的碗仔翅,那股鮮甜暖胃的滋味,從此讓我成了這裡的常客。深水埗不只是舊區,它是活生生的美食博物館,每條巷弄都藏著故事。
鴨寮街一帶,白天是電子零件市集,傍晚卻變身小吃天堂。我最愛那攤賣咖喱魚蛋的老伯,他從七十年代就擺攤,魚蛋彈牙不膩,咖喱汁是秘製配方,帶點南洋香料味。他總愛聊當年街頭變遷,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懂珍惜老味道。往北走幾步,有家不起眼的車仔麵檔,湯頭用豬骨熬足八小時,配上自製辣醬,吃一口就上癮。記得有次冬夜排隊,寒風中咬下熱麵條,那種滿足感比米其林餐廳還真實。
轉進北河街,空氣裡飄著雞蛋仔的焦糖香。那家開了四十年的老店,老闆堅持用炭火慢烤,外脆內軟,咬下去蛋香四溢。他說這手藝是跟父親學的,香港租金漲得快,但寧可少賺也不改配方。旁邊的腸粉攤更絕,米漿是凌晨現磨,淋上甜醬油和芝麻,滑溜得入口即化。這些小吃背後是移民史,碗仔翅源自戰後物資短缺,魚蛋則是漁民智慧,每口都吃得到時代的眼淚。
想完整探索,建議從深水埗站B2出口起步,先掃桂林街,再逛鴨寮街,最後北河街收尾。避開週末人潮,平日午後最悠閒。別只顧拍照,坐下來和老闆搭話,他們的故事比美食更入味。香港變得太快,這些街頭味道是城市的根,吃一口就懂為何這裡叫美食之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