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上灣仔的街頭,總有種時空交錯的恍惚感,尤其走到141這個角落。記得去年深秋,我剛從台北飛來香港出差,朋友強力推薦這裡,說它是灣仔的心臟地帶,不來一趟等於白跑。我半信半疑地鑽進那條窄巷,空氣裡飄著咖喱魚蛋的香氣,混著老字號茶餐廳的奶茶甜味,瞬間就把我拉回童年記憶中的香港。
灣仔141不是一個具體地址,更像個生活縮影,它涵蓋了莊士敦道到軒尼詩道一帶,從日治時期就開始醞釀的市井文化,現在成了年輕人打卡的熱點。漫步其中,你會撞見塗鴉牆上的本地藝術家作品,那些鮮豔線條講著香港的變遷故事;轉個彎,又是隱藏版的復古書店,老闆是個白髮阿伯,總愛嘮叨七零年代的灣仔風情。我花了整整一下午泡在那裡,翻著泛黃的相冊,才懂為什麼老一輩說這裡是「活歷史」。
說到熱門探索,別只顧著拍照。黃昏時分擠進和昌大押樓下的酒吧區,點杯手工啤酒,看霓虹燈漸次亮起,那種微醺的喧鬧感才是精髓;但避開週末人潮,挑個平日下午去,反而能悠哉挖寶——像巷尾那家不起眼的雲吞麵攤,師傅用祖傳手法捏麵,湯頭鮮得讓人舌頭打顫。實用貼士嘛,搭地鐵到灣仔站A3出口最省事,步行五分鐘就到;想省錢?避開觀光客愛的連鎖店,找街邊推車買份雞蛋仔,十蚊港幣搞定,酥脆外皮配凍檸茶,爽過大餐。
深度遊的話,得連結歷史脈絡。這裡曾是漁村碼頭,二戰後轉型成商住混合區,那些唐樓鐵閘上的鏽跡,全是時代刻痕。有次和當地茶餐廳老闆聊天,他笑說:「灣仔141就像個老頑童,外表新潮,骨子裡守舊。」這句話點醒我——來這不該趕行程,而是放慢腳步,感受新舊碰撞的呼吸。帶雙好走的鞋,因為你會不自覺逛到深夜,月光下的石板路,比白天更有味道。
看完超心動!下個月帶爸媽去,他們愛懷舊,有推薦的歷史導覽團嗎?
實用貼士救了我!上次去排隊排到腳軟,平日下午真的少人?
雲吞麵攤具體位置在哪?怕迷路,店名或地標提示一下?
塗鴉牆藝術家有IG嗎?想追蹤他們的新作。
酒吧區的消費大概多少?預算有限,怕被當盤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