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媽在洛杉磯機場海關櫃檯前,捏著那疊我反覆檢查過的文件,手指關節都發白了。隔著玻璃,我看見她對著不苟言笑的海關官員努力擠出笑容,用生硬的英文回答問題,心臟跳得比我自己過海關還快。後來她說,那幾分鐘像一輩子那麼長。這份焦慮,是多少海外子女共同的記憶。把父母順利接來團聚,那份文件清單和臨場應對,真不是訂張機票那麼簡單。
別以為有十年美簽就萬事大吉。上個月鄰居張伯伯,護照明明還有兩年效期,愣是在東京轉機時被攔下,原因竟是護照內頁快蓋滿了,邊檢擔心沒地方貼入境章。折騰了十幾個小時改簽,老人家差點心臟病發。切記:護照有效期最好超過預定離境日期六個月,空白頁至少留兩頁以上,磨損嚴重的舊護照趕緊換新。
EVUS登記這關卡掉多少人!李阿姨去年興沖沖飛來幫女兒坐月子,在機場才被發現EVUS早就過期。她女兒在電話裡跟我哭訴:「明明兩年前登記過,誰知道這玩意兒兩年就失效啊!」現在幫父母更新EVUS時,我都直接在手機設個兩年後的提醒。填寫時地址欄最魔鬼,必須和簽證申請表一字不差,連「路」和「Rd.」這種差異都可能被系統打回票。
海關那雙眼睛毒得很。王叔叔帶了滿滿一箱中藥材,包得嚴嚴實實,申報單上卻勾了「無需申報」。海關一開箱,濃烈的當歸味撲鼻而來。結果?所有藥材被當場沒收,還被帶進小房間盤問了四十分鐘。血淚教訓:燕窩、鹿茸、未申報的處方藥(尤其麻醉類)、肉製品這些禁忌別碰。連真空包裝的香腸、蛋黃月餅都可能是地雷。誠實申報頂多丟東西,隱瞞可能直接遣返。
幫父母準備個「通關錦囊」塞口袋:寫著我美國地址電話的小紙條、返程機票訂單(即使還沒買,先訂張可退票的)、我的護照/綠卡複印件、邀請函(寫清楚來訪目的、居住地址、費用誰負擔)。別小看這張邀請函,陳姐的爸爸上次被問「女兒家幾個臥室?」時,老人家一緊張竟說「不知道」,全靠邀請函上的地址和房屋租約複印件解圍。
最怕父母遇上聽不懂的問題就亂點頭。現在我送機前都陪他們練幾題:「來美國做什麼?」「住哪裡?」「待多久?」「帶了超過一萬美金嗎?」答案要簡短真實,千萬別背長篇大論。教他們聽不懂就大方說「Sorry, no English」,遞上我準備好的中英文說明信,裡面寫著「我女兒/兒子在出口處等我,她的電話是XXX」。海關見慣這場面,通常會直接打電話找我核實。
手機裡存好電子檔只是基本。我媽的「過關文件袋」是透明活頁夾,首頁貼著螢光便利貼:護照(夾登機牌)、簽證頁、EVUS確認函、海關申報表。後面分區放我的文件複印件、保險單、疫苗卡(雖然不強制但備著安心)。過關時只需翻開第一頁,避免手忙腳亂翻找。記得給父母配副老花眼鏡掛脖子上,填表查信息隨時能用。
別讓父母在「是否曾參與納粹迫害」這種問題前傻眼。海關申報表背面那些小字問題,提前幫他們填好,在「NO」的方框裡用X標記,教他們照著抄就行。簽名欄先用鉛筆淡淡打個線,免得簽出格。最近新增的社交媒體帳號查詢雖不常問,但最好讓父母記住子女的帳號名稱,免得被問到一臉茫然。
看見父母推著行李從通道口出來那刻,比什麼都珍貴。這些繁瑣準備,為的就是換他們少受點驚嚇。海關嚴苛不是刁難,是守著國門的必要程序。我們多做一分,父母的不安就少一寸。那疊文件不只是紙,是兒女牽著父母跨越邊界的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