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過後的午後鑽進發利大廈,冷氣混著舊報紙油墨味撲面而來。扶梯縫隙透出二樓影音店跳動的藍光,阿伯捧著一疊CD封面蹲在轉角,像守著某種瀕臨絕種的文明。這棟七層水泥方盒子裝著香港最生猛的市井魂魄,我攥著汗濕的紙幣開始今日的探寶儀式。
二樓電器迷宮藏著時光隧道。轉角玻璃櫃裡陳列著八十年代索尼Walkman,金屬外殼划痕像老人斑。老闆阿成指甲縫卡著松香粉:「後生仔識貨?呢部仲播到鄧麗君。」他從紙箱底抽出個鐵盒,裡頭躺著未拆封的TDK空白帶,塑封脆得像蟬翼。省錢要訣是別碰門口閃霓虹燈的新款,往深處霉味重的紙箱挖,百元有找的復古藍芽喇叭藏在一堆VHS錄影帶底下。
轉進後巷美食層油煙蒸騰。別被掛「米其林推薦」的雲吞麵騙去排隊,真正秘店在消防栓旁的窄梯側。花膠阿姨的移動攤車五點準時現身,膠袋裝的碗仔翅滾燙燙,勺底沉著拇指大的花膠角。她教我掀開蒸籠第三格拿腐皮卷:「晨早阿姐留俾熟客嘅。」三十蚊有齊魚肉燒賣、腐皮卷加豆漿,塑膠凳當桌看人潮在霓虹燈牌下推擠流動。
頂層布販江湖水深過維港。紅姐攤位掛滿泰國絲樣布,指尖搓兩下就冷笑:「化纖扮真絲呃後生女?」她拽我到日光燈管下看布邊織碼,又從鐵櫃抽出壓箱的日本醋酸緞。省錢殺招是湊匹頭——當她扯布時突然喊:「等等!我睇中隔離格仔嗰卷。」此時佯裝多買三碼,每呎價即刻斬到肉痛價。抱著戰利品擠進貨梯,鏡面倒映著懷裡孔雀藍布料與阿婆腳邊活雞竹籠詭異同框。
黃昏在四樓舊書攤結帳時,收銀阿叔突然抽走我挑的亦舒小說。「呢本缺頁嘅。」他轉身從生鏽鐵櫃摸出泛黃的《玫瑰的故事》初版,書脊膠水乾裂如龜甲。「當係今日緣份。」書頁間跌出張1987年麗星郵輪船票,油墨印著當年油麻地碼頭登船字樣。發利大廈的饋贈永遠藏在霉斑與裂縫裡,當你以為摸透它所有暗角,總有扇生鏽鐵門突然咿呀敞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