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幾年前,我打算邀請爸媽從台灣老家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,心裡糾結了好久:邀請信到底該不該寄實體信?電子郵件一按就送出去了,多省事啊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。後來,我還是決定親手寫封信,貼上郵票寄出去。結果,爸媽收到時,打電話來說眼眶都紅了——那種握在手上的溫度,是螢幕永遠替代不了的。這不是矯情,而是我們華人家庭裡,那份藏在紙張間的親情重量。
那麼,邀請信真的需要郵寄嗎?老實說,看情況。如果你只是簡單通知聚餐,傳個LINE訊息就夠了。但要是正式場合,比如申請簽證、婚禮邀請或長輩重視的傳統儀式,郵寄原件幾乎是必須的。簽證官常要求實體信作為證明文件,電子版頂多當輔助;更別說,父母那一輩人,很多不擅長用科技,一封手寫信能讓他們反覆翻看,就像小時候他們給我們的生日卡片一樣珍貴。當然,電子方式也有優點:速度快、省錢、不怕丟件。可缺點呢?冷冰冰的,容易淹沒在訊息海裡。我建議,關鍵時刻,別偷懶——花點心思郵寄,那份驚喜感會讓整件事更有意義。
要郵寄的話,步驟其實不複雜,但得一步步來,別出錯。先準備信函內容:開頭用「親愛的爸媽」這種親切稱呼,正文寫清楚邀請目的、時間地點,還有你的聯絡方式;結尾加句暖心話,像「等你們來團聚」。格式上,用A4紙手寫或打字都行,簽名別忘了,顯得正式。接著選郵寄服務:國內的話,中華郵政EMS最可靠,國外就用順豐或DHL,速度快但貴點。填地址時,反覆核對——爸媽的老家地址容易寫錯鄉鎮名,我就吃過虧,信被退回來耽誤時間。最後寄出前,拍照留底,方便追蹤包裹狀態。整個過程花不了半小時,卻能避免後續頭痛。
注意事項上,可別大意了。地址準確性是首要,尤其父母住鄉下或老社區,門牌號碼常變動,最好先打電話確認。時間安排要寬裕:國內寄信大概3-5天,國外可能1-2週,碰上節假日更久,所以提前兩週行動最保險。成本方面,國內平信才幾十塊台幣,國際快遞可能上千,預算緊的話選普通航空信。還有個小細節:信封別用太花俏的,樸素點顯莊重,加張全家福照片反倒能加分。萬一父母行動不便,考慮請鄰居代收,免得到時信躺在郵局沒人領。這些都是經驗談,我那次婚禮邀請就因地址漏寫樓層,差點鬧笑話——幸虧及早發現重寄。
歸根結底,邀請信郵不郵寄,關乎你的心意多深。科技再方便,也比不上父母拆信時那抹微笑。下次你有類似念頭,別猶豫了,動手寫吧——那份期待與感動,會成為你們之間最暖的回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