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翻着移民局最新数据报表,咖啡凉了都忘了喝。朋友刚发来消息问EB-2排期是不是真要卡三年,屏幕光映着表格里那些跳动的优先日期,突然想起十年前自己盯着排期公告板手心出汗的样子。绿卡这条路上,排期从来不是冰冷数字,是无数人按下的人生暂停键。
今年职业移民的波动像坐过山车。EB-1去年罕见大倒退时,我合作多年的硅谷工程师客户在视频那头扯领带苦笑:“专利奖杯还在桌上,移民局倒嫌我不够杰出?” 如今EB-1虽回暖,但隐忧藏在细节里——印度申请人EB-1C跨国公司高管类别积压暴涨40%,像暗流在平静海面下涌动。而EB-2/EB-3表B连续五个月原地踏步,餐馆老板托我打听厨师担保移民,我看着他后厨蒸腾的热气,话堵在喉咙里。
政策的风向标开始转向。上个月参议院那场听证会我全程盯着直播,两党议员反复敲打“STEM人才保留率”。这信号太明显:明年H-1B抽签改革落地后,高学历科技人才拿绿卡的管道可能会拓宽。但别高兴太早,我经手过的案例里,三个生物制药博士就因“专业领域界定模糊”被要求补件,政策阳光照下来时,你的材料树荫太密可能就接不到光。
最揪心是亲属移民。帮德州老太太整理F2A材料时,她摩挲着孙子照片说:“上次见他才刚会走” F2A类别(绿卡配偶子女)审批速度竟比疫情前慢11个月,移民局内部流转文件还靠纸质表格传递,这种魔幻现实让“团聚”二字在系统里生了锈。
现在最怕听到申请人说“再等等看”。上周帮朋友做策略推演,同样EB-3岗位,2021年3月递交的客户今年刚收到体检通知,而去年8月交件的预估要排到2026年——三年时间差足够孩子从幼儿园读到小学。那些教你“卡时间点”的中介攻略根本是赌概率,真正决胜关键在预审材料:劳工证里职位描述差两个字,可能触发半年核查;体检报告过期的重做周期,足够排期往前挪三个月。
有个规律他们不会写在公告里:每年财年末(8-9月)常有排期跃进。去年此时EB-3突然前进142天,我连夜通知客户补件时,芝加哥的机械工程师正在流水线夜班,手机震动惊醒他那一刻,我听出哽咽。这不是玄学,是财政年度配额结算前的冲刺,像超市打烊前清仓甩卖。
若你现在卡在排期里,今晚就打开档案袋。查三个致命伤:I-140的优先日期是否被律师抄错(真遇过把2023写成2032的);所有公证文件的有效期是否覆盖到明年;最关键是雇主近三年税单,上个月就有客户因公司财报亏损被质疑雇佣能力。绿卡是场限时寻宝游戏,地图早藏在你的文件堆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