握著墨綠色卡片第十年,在洛杉磯機場海關第一次被問「Are you ready to become a citizen?」時,我才驚覺這張塑膠片早已不只是居留證明,而是裝著整個世界的通行匣。上週幫母親規劃歐洲探親動線時,翻遍各國領事館網站,突然想把這些年用綠卡踩過的免簽土地整理成生存指南。
美洲板塊根本是後花園。從加拿大楓葉大道自駕到墨西哥金字塔,邊境官員見到綠卡就像看到鄰居般點頭。但去年在坎昆機場親見前排中國大媽持綠卡被帶進小房間——她忘了加拿大轉機需提前申請eTA電子許可,這細節連許多老移民都會栽跟頭。加勒比海諸國更是驚喜彩蛋,在巴貝多海灘酒吧遇見的退休德州夫婦分享秘訣:「訂房時直接傳綠卡影本給度假村,抵達時連護照都不用掏。」
跨越大西洋的歐洲版圖藏著魔鬼細節。當我在巴黎戴高樂機場亮出綠卡,法國海關笑著蓋章:「歡迎回家。」後來才知申根區雖給90天免簽,但瑞士山區小鎮的民宿老闆堅持要看I-327回美證原件。最魔幻是在克羅埃亞杜布羅夫尼克古城,海關用帶煙味的英語提醒:「下次帶張證件照,現在就能發妳一年居留。」
亞洲的免簽禮遇像開盲盒。東京羽田機場的自動通關閘門對綠卡閃綠燈時,身後日本商務客發出驚嘆聲。但曼谷素萬那普機場的教訓刻骨銘心:排了40分鐘「免簽通道」,卻因護照剩5個月效期被拒入境。現在我手機永遠存著各國入境規定截圖,像這類隱形地雷還有:
去年在伊斯坦堡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輪上,遇見持印度護照的矽谷工程師苦笑:「我們拿H1B的過境都要簽證,你這張卡比我年薪還值錢。」當夕陽把海面染成金紅,突然理解這張卡片最珍貴的不是便利性,而是那種隨時能跳上飛機尋找自我的自由感。出發前總記得在隨身包放三樣東西:過塑的綠卡影本、手寫的當地使館電話、還有半盒沒吃完的時差藥——這才是真實的全球通行證。
在加拿大轉機被拒過!原來eTA申請後72小時才生效,緊急行程差點泡湯
帶父母用免簽去葡萄牙玩,海關要求看他們的回美機票訂單,好險有印出來
綠卡快過期換新中,拿延長信能免簽入境墨西哥嗎?下週婚禮急死人
日本自動通關超順+1 但建議走人工通道蓋入境章,免稅購物要查驗
有人帶寵物免簽旅行過嗎?想從美國帶狗去哥斯大黎加需要什麼文件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