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搬到美國新家,水龍頭流出的水總有股怪味,洗完澡皮膚乾癢,煮咖啡鍋底還結了一層白垢。鄰居老王笑說:「你這水硬得能砸核桃!」這才讓我認真研究起家用水處理設備。美國各地水質差異大,東岸礦物質多,西岸工業污染風險高,選錯工具不只浪費錢,還可能傷身。今天就聊聊軟水器和淨水器,哪個更適合普通家庭?
軟水器,顧名思義是軟化水質。它靠離子交換樹脂,把水裡的鈣鎂離子換成鈉離子,解決硬水問題。硬水地區如中西部,水管易積垢、熱水器壽命短,洗衣粉泡沫少,連沐浴露都洗不乾淨。裝了軟水器後,水變滑順,衛浴設備光亮如新,皮膚過敏也改善。但注意,它不殺菌不除重金屬,軟化後的水鈉含量略升,高血壓家庭得慎用。
淨水器則是水質守門員,專攻污染物。常見類型如活性炭濾芯吸咐氯氣異味,反滲透(RO)系統過濾細菌、鉛、農藥等。加州某些老社區自來水含鉛超標,裝了RO淨水器,喝水煮飯才安心。優點是直接提升飲用水安全,缺點是維護麻煩,濾芯每半年換一次,廢水量大,水壓可能變弱。它不處理硬水,所以水垢照樣堆積。
哪個適合你家?關鍵看水質報告和日常需求。先花20美元買個家用測試套件,測硬度、pH值、污染物。如果水硬到能刮花玻璃杯,軟水器優先;若報告顯示重金屬或細菌風險,淨水器是救命稻草。預算有限?單身公寓選檯面式淨水壺,大家庭裝全屋軟水系統。我家在德州,水硬又含氯,最後雙管齊下:軟水器接廚房以外管線,RO淨水器專供飲用水。算下來年花費300美元,但省了維修費和醫療隱憂。
別迷信廣告噱頭。有些號稱「二合一」的設備效果打折,不如分開投資。安裝時找認證技師,避免DIY漏水悲劇。環保角度,軟水器鹽耗高,可能影響土壤;淨水器廢水可回收澆花。歸根結柢,水是生命之源,選對工具,讓全家喝得安心、活得健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