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夏天,我終於下定決心要申請美國護照,不是為了出國旅遊,而是想帶家人回台灣探親。那時我才發現,整個過程看似簡單,卻藏著不少小陷阱,稍不注意就會拖上好幾個月。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十多年的華人,我親身走過這條路,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技巧,幫大家避開那些坑。
申請護照的第一步,其實從準備文件開始。你得確保所有證明文件都齊全,比如公民證明(如出生證明或入籍證書)、身份證件(駕照或州ID),還有那張該死的照片。照片規格超嚴格,必須是22英寸、白色背景,頭部大小得精準。我當時跑了兩家照相館才過關,因為第一次背景不夠白,還被退件。建議直接去郵局或專業照相點,他們懂這些細節,免得浪費時間。
接下來是填寫DS-11表格,這是官方申請表。別小看這張紙,每個欄位都得仔細填寫,尤其是名字拼寫和出生日期,一定要和證明文件一致。我犯過一次錯,把中間名漏了,結果被要求補件,多等了一週。現在回想,最好在電腦上填好再打印,避免手寫錯誤。另外,如果你是第一次申請或護照過期超過五年,都得親自去提交,不能郵寄。
提交地點通常是郵局或護照受理機構,我選了當地的郵局,因為他們提供預約服務。記得提前上網約時間,否則排隊會等到天荒地老。費用方面,成人新申請大約是$165,包括申請費和處理費。如果趕時間,加急服務要多付$60,能把處理時間縮短到3-5週。普通申請現在平均6-8週,但疫情後偶爾會延遲,建議避開旺季申請。
整個過程中,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文件複印件。官方要求提交原件,但最好自己留一份副本,以防萬一。還有,護照照片別用自拍照或舊照,光線和角度不對就直接打槍。我見過朋友因為照片陰影問題,被退件兩次,白白損失時間和金錢。另一個深度心得是,如果你是雙重國籍者,記得確認台灣或其他國家的護照狀況,避免入境問題。
申請護照不只是手續,它代表一種自由,能隨時探索世界。我拿到護照那天,立刻訂了機票回台北,那種興奮感至今難忘。希望這些經驗能幫你順利過關,別讓小失誤毀了你的旅行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