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整理舊書櫃,翻出那本墨綠色封皮的團員證,內頁照片裡的自己還頂著高中生的稚氣髮型。紙張邊角已微微捲起,像被歲月輕輕咬了一口。突然想起去年滿28歲時,街道團委寄來的那張粉紅色通知單——原來不知不覺間,我早已被歸入「自動退團」的名冊裡。這本證件,終究成了青春的紀念品。
你知道嗎?團章第十一條那行小字,寫著「年滿二十八周歲,沒有擔任團內職務的團員,應辦理離團手續」。這條規則像個沉默的守門人,多數人甚至沒察覺它的存在,直到某天發現自己已站在門檻外。我記得大學室友阿哲,當年為了出國留學主動申請退團,攥著申請書在系團委辦公室門口來回踱步了半小時,彷彿要切斷某條重要臍帶。其實後來他在柏林喝啤酒看足球時笑說:「當年糾結得可笑,人生選擇從不該被一本證件綁架。」
真正經歷過才懂,退團這事分三種模樣。第一種最常見也最寂靜:某天你發現自己過了28歲生日三個月,團組織關係早已像秋葉般無聲飄落,甚至找不到具體的離別時刻。第二種是主動轉身,像阿哲那樣填寫《退團申請書》,理由欄或許寫著「個人發展規劃」,或許是更直白的「信仰選擇」。第三種帶著時代印記——我姑姑那代人經歷過「超齡未辦理」的模糊地帶,直到四十五歲整理檔案時,才發現自己竟有二十年的「團籍真空期」。
若你決定主動離場,流程比想像中輕簡。帶著團員證走進基層團委辦公室,申請書只需陳述「自願退團」及簡要原因。通常會有位戴眼鏡的年輕幹部與你懇談,問題不外乎「是否考慮清楚」「未來仍可保持聯繫」。關鍵在於要求對方開具《退團證明》,這張A4紙未來可能出現在你的檔案轉遞或政審材料中。有位在人力資源部工作的團幹部私下透露:「見過太多人退休時才為當年的程序疏漏奔波補證。」
最常被問的現實問題是:退團影響考公職嗎?翻遍近年《公務員錄用規定》,早已刪除「共青團員優先」條款。但某些特殊崗位——例如涉密單位或黨務系統——政治面貌欄的空白仍可能引發追問。朋友小薇的經歷很典型:她通過司法考試後申請某檢察院職位,面試官拿著她「超齡退團」的檔案溫和提問:「能談談離開組織後的自我提升嗎?」她遞上律師事務所實習證明與志願者服務記錄,最終大門依然為她敞開。
翻著團員證裡2008年繳納團費的收據,五角錢藍色印章已暈開成模糊的雲。忽然理解退團儀式上那句「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」的深意——就像畢業典禮後真正開始學習人生。那些在團旗下宣誓的熱血,終將融進更廣闊的生活土壤。重要的從來不是證件是否有效,而是你能否在每次選擇面前,始終記得當年那個舉起右拳時,想要成為怎樣的人。
超齡自動退團後需要補辦證明嗎?前公司突然要審查政治面貌,翻箱倒櫃只找到入團申請書
看完眼眶發熱!我的團員證夾在高中畢業紀念冊裡,上次同學會大家還笑說要集體去辦退團手續
求問:出國定居多年被列為失聯團員,現在回國發展需要特別處理嗎?會不會影響孩子入學?
真實到窒息當年為了保研硬著頭皮沒退團,現在32歲當媽了,街道突然打電話通知補交退團申請
座標深圳,去年主動退團時團委送了本《覺醒年代》當紀念,扉頁寫著「願星辰指引新征途」瞬間破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