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午后,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咖啡厅,我坐在角落,聽著艾維娓娓道來他與博倫的對話。博倫是誰?他是矽谷傳奇人物,從科技巨頭轉型教育投資者,而艾維則是教育界的思想家,兩人相識多年,這次見面不是商業談判,而是關於教育改革的深度交流。
艾維回憶起博倫的第一句話:「教育不是考試分數的遊戲,它是培養靈魂的土壤。」博倫分享自己從商場轉戰教育的心路歷程,他認為商界領袖常被貼上「逐利」標籤,但真實世界裡,企業需要的不只是技術人才,而是能思考、創新、適應變局的人。他舉例,公司招聘時,發現年輕人雖懂程式碼,卻缺乏解決問題的韌性,這根源於教育體系過度強調標準化測驗。
改革怎麼推?博倫談到在非洲的專案,他投資了鄉村學校,引入實作課程,孩子們學農耕結合科技,結果不僅學生成績提升,社區經濟也活絡起來。艾維補充,這不是慈善,而是投資:教育若培養批判思維,企業就能減少培訓成本,社會更少衝突。有趣的是,兩人爭論起「數位化」的陷阱,博倫堅持科技只是工具,核心在師資與互動,艾維則擔心資源不均會加劇階級鴻溝。
對話轉到亞洲案例,博倫提到新加坡的教育改革,強調從「填鴨式」轉向「創意思考」,企業如星展銀行主動參與課程設計,培養金融素養。艾維感慨,這需要勇氣,許多國家政策綁手綁腳,商界領袖得帶頭倡議,而非只抱怨人才荒。他舉台灣例子,企業捐助偏鄉學校,卻常被視為公關秀,實質影響有限,必須從根本改變教學方法。
聽著這些,我不禁反思自己孩子的小學教育,那些無休止的考試,真能準備他們面對AI時代嗎?博倫的結語很銳利:「教育不改,企業再強也是空中樓閣。」艾維點頭,說這是場漫長**,需各界攜手。那天咖啡涼了,但思想熱了,我帶走的不只見解,還有行動的衝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