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因為一個物流專案,我親自跑了一趟葵涌三號貨櫃碼頭。說來慚愧,在香港住了這麼多年,這還是我第一次深入這個工業心臟地帶。站在碼頭邊,看著巨型貨輪緩緩靠岸,起重機像鋼鐵巨臂般舞動,那種震撼感至今難忘。這地方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點,它承載著香港半世紀的貿易傳奇,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啟用至今,見證了全球供應鏈的變遷。
碼頭的位置就在新界葵青區,具體地址是葵涌貨櫃碼頭路八號。它夾在青衣島和昂船洲之間,像一塊鑲嵌在維多利亞港西岸的拼圖。如果你從九龍開車過去,沿著西九龍公路轉入青葵公路,遠遠就能看到昂船洲大橋的弧線,那是個絕佳的地標。記得那天我開著舊款豐田,跟著導航卻在工業區的小路裡打轉,路標老舊又模糊,最後靠著一個老司機指點才摸到入口。周邊全是倉庫和物流中心,空氣中飄著海鹽和柴油的混合味,彷彿在提醒你這裡是經濟的脈搏。
交通方面,真心建議別在尖峰時段硬闖。我試過早上八點開車從銅鑼灣出發,結果在青葵公路塞了整整一小時,油表直線下滑,心情也跟著煩躁。如果時間彈性,午後兩三點最順暢,半小時內就能抵達。停車是個頭痛問題,碼頭內的車位多半留給員工,外來車輛得停到附近的公共停車場,比如葵涌貨櫃碼頭南路的多層停車場,每小時收費大概二十蚊,但位置緊俏得很。
搭公共交通反而省心不少。巴士路線多得像蜘蛛網,九巴238X從荃灣直達碼頭外圍,車程約四十分鐘;城巴E21從大角咀開出,沿途風景從都市漸變工業區,挺有反差美。地鐵轉乘的話,東涌線的青衣站或荃灣線的葵芳站下車,再轉搭綠色小巴88A或的士,十分鐘內搞定。有一次我搭小巴,司機是個健談大叔,邊開車邊分享碼頭當年的輝煌史,說八十年代這裡曾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,聽得我入迷差點坐過站。
這碼頭的深層故事,遠超乎物流層面。它象徵香港從漁村蛻變成國際樞紐的野心,但也伴隨著代價。我採訪過幾個老工人,他們談起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時,眼裡總帶著無奈。近年環保團體推動電動起重機和綠化帶,算是小小進步。未來,自動化或許能重塑這裡的面貌,但那份粗獷的工業靈魂,恐怕會慢慢淡去。如果有空,不妨黃昏時去碼頭邊走走,夕陽把貨櫃染成金紅色,那一刻,你會懂這座城市的韌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