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夜悶熱,廚房飄來薄荷混著可可的香氣,總讓我憶起外婆的玻璃糖罐。當年她總變戲法似地掏出幾顆薄荷朱古力,涼意從舌尖竄到後腦勺的暢快感,成了童年最鮮活的記憶。如今市售朱古力甜得發膩,索性翻出她壓箱底的手寫配方,調整成現代人能輕鬆上手的版本。
關鍵在薄荷油的選擇——千萬別用牙膏味濃烈的化工薄荷精!我跑遍香草專賣店,最後鎖定兩種:哥倫比亞留蘭香薄荷油帶檸檬草尾韻,適合做白朱古力版本;澳洲胡椒薄荷油則有明顯涼喉感,與70%黑朱古力堪稱絕配。初次嘗試建議從0.3%濃度開始,用滴管精準控制,寧可淡了再補,也別毀掉整鍋可可脂。
融化朱古力是門玄學。隔水加熱時水位要離鍋底三指高,水溫維持60℃微冒泡狀態。見過太多人直接把碗坐進滾水裡,瞬間油水分離的慘劇看得心驚。我最愛用可可脂含量32%的牛奶朱古力作基底,加熱到剛融成綢緞狀就離火,餘溫足夠拌入薄荷油。這時撒點現磨檸檬皮屑,柑橘香氣會讓薄荷層次更立體。
倒模後的冷卻節奏決定口感。先放冷藏20分鐘讓表面結殼,再移進冷凍庫速凝,這樣切開時才不會有冰晶空隙。某次貪快直接冷凍,切塊時朱古力像瓦片般迸裂,碎屑飛濺的畫面至今難忘。脫模後別急著吃,密封回溫到18℃左右,可可脂的絲絨感才會完全釋放。
進階版可玩風味實驗:在薄荷油裡浸兩根新鮮迷迭香,靜置兩天後過濾,草本木質香會纏繞著薄荷涼感;或是拌入烤到焦脆的夏威夷豆碎,咬下時堅果香突然破開清涼帷幕的驚喜感,吃過的朋友都說像在味蕾上跳探戈。
昨夜試做新配方時,三歲侄女墊腳偷挖碗裡殘醬,沾得滿手棕亮亮。她瞪圓眼睛喊:「姑姑把森林下雪變甜了!」突然懂得外婆當年看著我舔糖罐的心情——有些魔法本就該在廚房傳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