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地多倫多那年,拖著兩大箱行李站在皮爾遜機場,第一件事不是找房子,而是衝去銀行開戶。櫃檯小哥遞來那張印著楓葉的藍色信用卡時,我壓根沒意識到這張塑膠片會如何滲透未來十年的柴米油鹽。十年間從學生卡刷到世界卡,BMO的信用卡抽屜裡躺過七張,有些早已剪卡,有些卻成了錢包裡的釘子戶。今天這篇血淚實測,想幫你避開我當年踩過的坑。
很多人問我「哪張BMO卡最神?」這問題像問「哪把刀最利」——得看你要切牛排還是雕豆腐。最近後台塞爆新移民和留學生的私訊,乾脆把三張熱門卡攤開來比劃。先聲明:我不賣卡,只談親身榨出的甜頭與酸楚。
最近BMO對新移民放寬水喉,持工簽入境者用護照+租房合約就能辦卡。但切記:開卡禮的誘惑再甜,也別同時申請多張卡。當年貪圖Air Miles開卡送3,000點(價值約$315),三個月後要買車時才發現信用報告像被機關槍掃過,車貸利率硬是比別人多1.2%。這些教訓,都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生存守則。
信用卡像雙面刃,用得好能劈開消費陷阱,用不好反傷信用根基。深夜刷著手機螢幕上跳動的消費通知時,不妨問自己:是你在駕馭這張塑膠片,還是它早已勒住了你的財務呼吸?
看完背脊發涼上個月剛同時申了BMO兩張卡衝開卡禮,該不會已經被當成高風險戶了吧?
求問博主!Air Miles換加航稅金爆炸高,有沒有推薦的冷門兌換神招?
學生黨剛拿工簽,信用紀錄為零直接衝世界卡成功率多少?還是乖乖從押金卡開始?
超市返現那張在華人超市像大統華也算3%嗎?官網寫得不清不楚
被你說中痛點!每次研究怎麼換機票就頭痛,果斷剪掉Air Miles卡改投CashBack懷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