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最近溫哥華咖啡廳裡,朋友阿傑皺著眉頭翻房貸文件,突然抬頭問我:「聽說過HELOC嗎?銀行經理一直推薦,這玩意兒到底靠不靠譜?」這問題可巧,十年前我買第一間獨立屋時也糾結過,後來用HELOC周轉裝修款才發現真是個寶藏工具。
HELOC全名Home Equity Line of Credit,中文叫房屋淨值信貸額度。簡單說就是把房子變成提款卡——銀行根據你房產淨值(房屋市值減去未還貸款)批個信用額度,需要時隨時提款,隨借隨還。記得2016年我申請時,評估師頂著大雪來量屋,看著他踩著積雪繞屋測量,才真切感受到「磚瓦變現金」的魔幻感。
加拿大五大行申請門檻其實挺透明。首先看信用分,680是生死線,但想拿優惠利率至少得720分。去年幫表妹申請時,她信用報告裡有張忘記註銷的舊手機卡欠費紀錄,硬是蹲在Telus門店兩小時才拿到清償證明。其次是債務收入比,總負債不能超過稅前收入40%,這個算法很微妙——房貸月供要算全額,但HELOC若只動用部分額度,只需計算實際使用金額的月付。
最關鍵是產權比例。銀行要求房屋淨值至少保留20%,比如市值百萬的房子,未還房貸60萬,可貸額度就是(100萬×80%)-60萬=20萬。有個冷知識:若用HELOC做首付買投資房,這20萬還能再疊加新房的按揭,等於用老房撬動新槓桿。
為什麼老移民都愛用HELOC?三個活案例最說明問題。咖啡店林老闆突遇冷庫故障,當天線上申請調用8萬額度,比商業貸款省下兩週審批時間;留學生小敏用父母房子的HELOC付學費,比國際生貸款利率低3個點;最絕的是裝修師傅老陳,把HELOC當工程週轉金,客戶分期付款期間,他只需付浮動利息(目前約6.95%),比信用卡18%的循環息聰明太多。
當然這把雙刃劍要握好刀柄。2018年央行連續加息時,我鄰居的浮動利息HELOC月付暴增40%,逼得他緊急出租地下室。現在我都建議客戶做「混合結構」:劃出70%額度用固定利率鎖定裝修大項支出,剩30%浮動利率應急,像給資金繫上安全帶。
最近幫客戶做HELOC優化時發現新趨勢。RBC推出的Homeline Plan能讓HELOC與房貸帳戶無縫切換,多還的房貸本金自動轉為可用信貸額度;TD甚至允許用HELOC額度投資美股,操作得當時,投資收益可能覆蓋貸款利息。但切記諮詢稅務師——抵稅規則裡,用於翻新自住房的HELOC利息不能抵稅,但用於投資房的利息可以。
看著阿傑最後簽下HELOC協議時,想起當年地產律師跟我說的:「在加拿大,房屋淨值像凍在冰裡的活魚,HELOC就是那柄破冰的鋼叉。」關鍵是得看清冰層厚度,別讓鋼叉捅穿了房產地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