喺加拿大生活咗成廿年,身為一個華人,我成日幫朋友處理啲家庭事務,尤其係遺產認證(probate)。呢個詞中文翻譯成「遺產認證」,真係好貼切,唔係單純嘅「遺囑認證」或者「遺產處理」,因為佢牽涉到法律上嘅正式確認過程。記得幾年前,我幫一個老友搞佢阿爸嘅身後事,嗰陣先深深體會到,probate唔單止係文件手續,仲係對逝者嘅一份尊重。如果你屋企人走咗,遺產要順利過戶,呢個流程就係關鍵。
遺產認證嘅核心,在於法院嘅介入。喺加拿大,尤其係安大略省,probate嘅第一步係由遺產執行人(executor)向省級法院申請認證。呢個過程唔係話遞張form就得,要準備齊全嘅文件,包括遺囑正本、死亡證明、資產清單,仲有啲宣誓書。我試過幫人搞,發現最大嘅陷阱係遺囑嘅有效性——如果份遺囑冇兩個見證人簽名,或者有塗改,法院可能唔認,結果成個流程卡住,拖幾個月都搞唔掂。嗰陣時,我朋友差啲要上庭爭辯,好彩最後搵到律師幫手,先過到關。
跟住落嚟,係資產收集同債務處理。法院批咗probate之後,執行人就要開始行動,例如聯絡銀行凍結戶口、賣樓或者轉讓股票。呢步最易出錯,因為好多人唔知隱藏債務點搞。試諗下,如果逝者有稅務問題或者未清嘅貸款,執行人要優先處理,唔係嘅話,分分鐘俾債主追到上門。我見過一個case,個家庭以為遺產淨係分錢,點知發現阿爸有筆大稅單未交,結果要變賣啲珍藏品嚟填數,搞到家人關係緊張。所以,準備資產清單時,一定要詳細到連細細嘅投資戶口都列晒出嚟。
最後一步係分配剩餘資產,聽落簡單,但實際上有好多情感同法律嘅糾結。尤其係華人家庭,傳統上重視公平,但遺囑可能指定咗唔平均嘅分配,引發兄弟姊妹爭拗。我嘅經驗係,執行人要透明溝通,定期開家庭會議,解釋點解咁分。好似我幫過嘅一個案例,遺囑寫明大部分俾細佬,家姐唔服氣,最後我哋搵社工調解,先平息紛爭。呢啲嘢唔係純粹法律程序,仲考驗人性同信任。
成個probate流程,喺加拿大平均要六個月到一年,費用可能佔遺產總值嘅幾個percent。點解咁重要?因為冇法院嘅認證,銀行同政府機構唔會承認資產轉移,隨時俾人告侵佔。我建議大家趁早準備,例如立定清晰遺囑、定期更新資產清單,仲可以考慮用信託避開probate。人生無常,早啲搞掂呢啲嘢,就係對屋企人最大嘅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