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記得幾年前,我剛搬到溫哥華時,鄰居王阿姨突然過世了。她獨居多年,子女都在美國,遺囑寫得清清楚楚,但整個遺產認證過程拖了快一年。那時我才意識到,在加拿大處理遺產認證(Probate)有多複雜,尤其對我們華人來說,文化差異和法律術語就像一道高牆。今天,我想分享一些親身經歷和實用指南,幫你避開那些坑。
遺產認證到底是啥?簡單說,就是法院確認遺囑有效性的過程。沒有它,銀行不動產都動不了,親人想領遺產?門兒都沒有。在加拿大,這套流程各省不同,但核心都繞著省級法院轉。舉個例子,安大略省和BC省的要求就天差地別,安省文件繁瑣得像迷宮,BC省稍微人性化點,但費用高得嚇人。我見過太多人以為有遺囑就萬事大吉,結果法院一拖就是幾個月,遺產凍結期間,家屬連生活費都拿不出來。
流程怎麼走?先從申請開始。你得填寫法院表格,附上死亡證明正本和遺囑副本。記住,遺囑必須是原件,複印件法院不收——這點我親身踩過雷。接著,法院會指派一位遺產管理人,通常是遺囑指定的人或親屬。這角色責任重大,得清點所有資產,從房產到銀行賬戶,甚至收藏品。資產清單要詳細到每分錢,少報一項?等著法院傳票吧。過程中最磨人的是時間,平均六到九個月,遇上爭議案,拖上兩年也不稀奇。費用方面,BC省按遺產總值抽成,1%到1.5%跑不掉,安省則固定收費加抽成。省錢秘訣?生前做好信託規劃,能跳過認證直接轉移資產。
常見問題多得數不完。費用太高怎麼辦?找專業律師諮詢,別省小錢吃大虧。遺囑有爭議時,法院聽證會像戰場,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故事我聽過太多。稅務陷阱也要小心,加拿大稅局盯得緊,繼承資產可能觸發資本利得稅。對我們華人家庭,文化衝擊更大。長輩習慣口頭交代遺願,但在這裡,沒白紙黑字等於零。我建議每年檢視一次遺囑,尤其移民後資產變動大。別怕麻煩,找個雙語律師幫忙,省下未來眼淚。
整個過程,最深的感悟是:遺產認證不是法律程序,而是愛的延續。它讓逝者的心意不被誤解,家人免於紛爭。在加拿大生活久了,我學會提早準備,不只為自己,也為身邊的人。希望這篇分享,幫你在風暴中掌穩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