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剛移民到加拿大的時候,我對RRSP一竅不通,還鬧過笑話。那時以為退休金隨便就能取出來用,結果差點被稅務局罰款。現在十多年過去了,經歷過買房、孩子上大學,甚至疫情期間的財務壓力,才真正摸透這個退休儲蓄計劃的門道。今天就來聊聊,RRSP什麼時候可以取?怎麼取才不會被稅咬一口。
先說說取款條件吧。RRSP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,加拿大稅法規定得很死。最常見的情況是退休後,通常等到65歲左右,這時取款算正式退休收入,稅率會低一些。但人生總有意外,比如買第一套房,你可以透過Home Buyers\Plan取出最多$35,000,不用馬上繳稅,分15年還回去就行。還有教育支出,Lifelong Learning Plan讓你取款付學費,上限每年$10,000。如果碰到失業或醫療緊急狀況,也能申請困難取款,但得有證明文件,稅務局可不是吃素的。我朋友去年失業,靠這個度過難關,但記得別濫用,否則罰款比稅還痛。
談到最佳時機,這就得看你的收入水平和人生階段了。年輕時收入低,取RRSP稅率可能才15%,但退休後收入高,稅率飆到30%以上,那時取就虧大了。我的經驗是,最好等到收入穩定的中年期,比如55歲後,因為這時你可能有其他收入來源,能平衡稅負。或者,如果突然繼承一筆錢,收入低了,趁機取點RRSP補貼生活。別忘了市場波動,像2020年疫情股災,有人提前取款避險,結果省了稅還賺了差價。但時機這東西很個人,得算清楚邊際稅率,找會計師聊聊最保險。
避稅策略才是重頭戲。RRSP取款全算應稅收入,一個不小心,一半錢就飛給政府了。最簡單的法子是分期取款,別一次全拿。比如每年只取$10,000,保持在低稅 bracket,比一口氣取$50,000省下好幾千塊。另外,搭配TFSA(免稅儲蓄戶口)用,先從TFSA取錢生活,RRSP留著等收入低時再動。我試過這招,退休頭兩年靠TFSA撐著,第三年才動RRSP,稅單少了一大截。還有,如果夫妻收入差距大,把RRSP轉給低收入方取款,能攤平稅負。當然,永遠記得RRSP取款會影響老人金OAS,取太多可能被 claw back,這點華人社區常忽略。
總之,RRSP取款像走鋼索,平衡得好是退休金,失衡就成稅務炸彈。多規劃,少衝動,畢竟這筆錢是我們辛苦攢下的未來。
RRSP取款影響OAS的部分能再詳細點嗎?我媽快退休了,擔心被扣錢。
如果提前取款買房,還款期15年太緊,有延長辦法嗎?求分享經驗!
避稅策略裡提到的TFSA搭配,具體怎麼操作?是不是要先轉移資金?
我失業中,想申請困難取款,但文件好複雜,稅務局會刁難嗎?
RRSP取款時機和投資市場掛鉤,現在利率高,是不是該等等再取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