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跟老友聚會,聊起理財話題,他突然問我:「RSP到底是啥?聽起來像銀行推銷的玩意兒。」我忍不住笑出來,因為幾年前我也這樣困惑過。那時剛移民加拿大,面對一堆金融術語頭都大,結果自己踩坑摸索,現在回頭看,定期儲蓄計畫(RSP)真是小資族的救星。它不花俏,卻默默幫我攢下第一桶金,連房貸頭期款都靠它搞定。
RSP說穿了,就是一種強迫你儲蓄的工具。想像一下,每個月發薪日,銀行自動從帳戶扣一筆固定金額,轉進專用戶頭。你不必費心記著存錢,時間一到錢就溜進去,像有個嚴厲的教練在背後盯梢。我當初選了每月扣500加幣,一開始肉痛,但習慣後反而鬆口氣——錢沒亂花在咖啡或網購上,累積起來的速度快得嚇人。這種計畫通常由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,門檻超低,幾十塊就能開戶,適合學生、上班族或像我這種懶人。
為什麼推薦RSP?關鍵在於「紀律」和「複利魔術」。現代人生活節奏快,薪水一到手就蒸發,RSP硬生生切斷這循環。我試過靠意志力存錢,結果月底總有藉口:「聚餐不能缺席」「新鞋打折不買虧了」。但RSP一啟動,錢直接消失,想反悔都難。更妙的是,這些錢不是死躺著,多數計畫連結低風險投資,像定存或債券基金。以我的經驗,加拿大這邊年利率約2-3%,聽起來少,但複利滾十年,本金翻倍都有可能。我五年前存的兩萬加幣,現在已逼近三萬,全靠時間魔法。
另一個隱藏優點是心理負擔輕。理財常讓人焦慮,怕市場波動、怕選錯產品。RSP設計簡單,不用天天盯盤,設定好就忘掉它。我移民初期忙著適應新環境,根本沒空研究股票,RSP成了安全網。就算經濟低迷,本金幾乎零風險,不像炒股那樣心驚膽跳。加拿大稅務上雖沒RRSP那種抵稅福利,但RSP收益通常免稅或低稅,長期下來省不少麻煩。真要說缺點,大概就是流動性差——錢鎖在裡面,臨時急用得付手續費解約,所以我會搭配緊急備用金。
怎麼上手?別想太複雜。先去銀行櫃檯或線上填表,選扣款頻率(月扣最常見)和金額(從50加幣起跳)。我建議從小額開始,試水溫三個月,再慢慢加碼。重點是持之以恆,像練肌肉一樣。現在回頭看,RSP教會我的不只是存錢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:把未來當下的優先級拉高。如果你也想擺脫月光族,不妨今天就行動,那筆被你忽略的小錢,十年後可能變成驚喜大禮。
看完超有共鳴!我每月扣200加幣,兩年居然存到五千,比想像中簡單。但想問如果中途失業,能暫停扣款嗎?會不會罰錢?
感謝分享~在台灣也有類似產品嗎?還是加拿大特有?利率大概多少?想比較看看。
複利那段超中肯!我用RSP買指數基金,五年報酬率8%,比放定存強多了。建議新手選自動再投資選項。
好奇RSP跟RRSP差在哪?聽起來很像,但後者能抵稅對吧?哪個更適合剛工作的年輕人?
真實經歷推!以前覺得儲蓄計畫老派,試了才知威力。現在每月扣薪10%,薪水漲就跟著調,完全無感存錢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