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溫哥華咖啡館約見新移民朋友,聊起剛落地時被銀行術語搞得頭大的經歷,突然意識到該把這幾年用Scotiabank中文客服的經驗好好整理。作為和楓葉旗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老客戶,這些實戰技巧絕對比官網冷冰冰的說明更「有溫度」。
記得第一次打電話聽到滿耳英文選項時,手指懸在鍵盤上冒汗的窘迫。現在閉著眼都能背出通關密語:接通後深吸一口氣,對著話筒清晰說「Mandarin」(國語)或「Cantonese」(粵語),AI語音識別成功率八成以上。要是系統抽風,多試兩次「Chinese」這個關鍵詞,親測週二下午三點加東時間轉接最快,避開週一早晨的災難性排隊。
真正救過我急的是分行裡的隱藏服務。去年房貸續約前突發急性闌尾炎,術後虛弱得連英文單詞都拼不全。太太衝去列治文分行,櫃檯小哥二話不說撥通內部熱線,戴著藍牙耳機的粵語專員實時遠程翻譯,當場搞定文件簽署。後來才知像萬錦、本拿比這些華人聚居區的分行,每週三固定有國語經理坐鎮,比預約家庭醫生還搶手。
數位管道反而最易被忽略。手機App裡藏著彩蛋——點進「Contact Us」拉到最底,有個小到像螞蟻的「語言偏好」設置。切換成中文後,連網頁版在線客服的對話框都會自動變繁體字。上個月幫父母查養老金賬戶,發現他們竟用微信綁定了銀行公告推送,字體大到不用老花鏡,這功能連客戶經理提起時都帶著驚訝語氣。
血淚教訓寫在最後:別在報稅季前夕的午休時間打中文熱線!有次卡在語音迷宮二十分鐘,轉接後卻聽到:「當前國語線路全忙,是否接受英文服務?」氣得差點捏碎手機。後來學乖了,下載「Scotiabank Canada」的官方微信,文字客服響應速度堪比淘寶店家,深夜十一點問RRSP問題居然秒回,對話框裡蹦出的「親~」字樣讓人恍惚身在國內。
最近發現官網支援頁面最下方,新增了手語視訊服務的藍色圖標。這個多倫多總部剛上線的項目,意外惠及很多只會方言的老人家。上週陪寧波老鄉林叔操作,專員用緩慢清晰的普通話配合手勢講解TFSA,比兒女們急躁的翻譯管用十倍。
【評論】
求問卡爾加里哪家分行有會說上海話的職員?老爺子聽不懂普通話急得跳腳
剛試了微信綁定公告推送功能,為什麼只收到英文通知?已經在App改語言設定了
電話裡聽到要輸入16位卡號就手抖!有沒有免卡號直接驗證身份的方法?
分享個冷知識:預約分行中文服務時說需要「理財規劃」,比說「開戶」更快排到位
在線客服週日居然休息?昨天緊急鎖卡只能硬著頭皮打英文熱線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