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飄著細雪,我裹著毯子啜一口Tim Hortons,手指滑過手機螢幕上CRA帳戶的TFSA額度數字。十年前初登陸加拿大時,那行數字對我而言只是銀行櫃檯職員口中模糊的術語,直到親眼見證免稅複利的雪球在帳戶裡滾動,才真正讀懂這串密碼背後的重量。
記得2019年把年終獎金塞進TFSA時,理財顧問突然按住我的表格:「你去年轉過銀行?那筆轉帳可能吃掉你兩成額度。」他調出CRA歷史紀錄的手勢,像揭開一道隱形傷疤。原來帳戶間的資金遷徙,若操作不當會觸發額度短暫凍結——這個連老移民都容易踩的坑,讓我從此養成每年一月登入稅局帳戶截圖額度的儀式。
那些跳動的數字絕非冰冷公式。2009年開戶時的$5000額度,經歷十三次通脹調整,如今已累積至$88,000。但真正玄機藏在角落:當你從多倫多移居溫哥華,不會因為換省份損失額度;可若成為稅務非居民,額度便像被按下暫停鍵的時鐘。去年幫表弟追索他留學期間凍結的$35,000額度時,翻出他2016年的入境紀錄當證據,稅局才重新激活那些沉睡的數字。
在溫哥華咖啡館遇見的張太太讓我心驚。她得意展示TFSA帳戶裡飆漲的科技股,卻在角落藏著$12,000的超額供款。「反正才1%罰金嘛!」她攪動拿鐵的姿態如此輕巧。我當場用稅局罰金計算器演示:每月1%複利罰息,三年滾下來竟啃掉她三分之一的收益。後來陪她去銀行辦理撤回時,櫃員嘆氣說這是本月第三例。
我的秘密武器是那本咖啡漬斑駁的筆記本。左頁黏著歷年聯邦財政預算剪報——每次通脹率跳升0.5%,次年額度就可能調高$500;右頁列著三種複利模式實測:把$6000拆成每月$500定投美股ETF,十年後竟比年初單筆投入多出$4000收益。當股息在免稅罩杯裡反覆再生利息,那種生長的聲音比落基山脈的雪崩更震撼。
上週幫母親重組TFSA時恍然驚覺:她堅持買的保本GIC年息2.3%,而我的REITs組合透過TFSA免稅後實質收益竟達5.8%。同個免稅容器,裝進不同食材,熬出的湯頭天差地別。現在我總在二月雪融時重新調配比例,就像因應加拿大變幻莫測的春天增減衣裳。
當你深夜登入CRA帳戶,看見那個歷經移民歲月堆疊出的六位數額度,會懂得這不只是投資額度,更是加拿大送給每個奮鬥者的時間魔法。而魔法的要訣,藏在每個精準操作的黎明。
求問2018年登陸的新移民,之前年份的額度能補嗎?看CRA顯示只有$24,000好焦慮
救命!剛剛發現超存$8500怎麼辦?現在立刻取出來還要罰款嗎?
樓主提到轉帳會凍結額度是真的嗎?我上個月剛從RBC轉到TD啊
跪求推薦TFSA裡放的ETF代號,現在定存利率看得我想哭
如果回中國工作三年變成非稅務居民,TFSA裡的投資要全部賣掉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