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幾年的華人,每次聊到理財話題,朋友們總會問我:「TFSA額度到底怎麼算啊?感覺好複雜!」其實,我也是從菜鳥一路摸索過來的。記得2010年剛移民時,我以為這玩意兒就是個普通儲蓄帳戶,結果亂存一通差點被罰款。後來花時間研究稅務條款,才發現TFSA(免稅儲蓄帳戶)簡直是加拿大人的理財神器——錢在裡面增長免稅,取出來也不影響福利,但額度計算真得細心點。
說回額度怎麼算,核心概念就是「累積貢獻空間」。加拿大政府從2009年推出TFSA起,每年給合資格居民一個基本額度。如果你那年年滿18歲且是稅務居民,就能累加這筆額度。舉個例子,2009年的起始額度是5000加元,之後每年調整,2024年漲到7000加元。但關鍵在於「未用空間」:假設你2010年才滿18歲,那年額度5000元,你存了2000元,剩下的3000元就滾入下一年。這樣年復一年,你的總額度像雪球一樣變大。
計算個人額度時,得考慮三個要素:年齡、居民身分和貢獻歷史。首先,確認你哪年成為合格居民(通常是登陸那年或滿18歲那年)。接著,查政府官網的年度額度表——2023年是6500元,2022年6000元,記住通膨調整後額度會變。最後,登入CRA(加拿大稅務局)的My Account,裡面有個TFSA貢獻空間計算器,自動幫你算清累積額度。我自己就曾犯錯:2015年額度5500元,我以為前幾年沒存完的能補,結果超存被罰了1%月息。學乖後,現在每年初都先查CRA再動作。
更深一層看,TFSA額度不是靜態數字,它受取款影響。如果你從帳戶提錢,那筆額度不會消失——隔年1月1日自動補回,讓你能重新存進去。這點超實用,適合短期用錢需求。比方說,2020年我取了10000元應急,2021年就能把那額度加回總空間。但陷阱在於「重新貢獻規則」:取款後別急著馬上存回,得等新年開始,否則視為超額。稅務專家朋友提醒我,CRA系統有延遲,最好等二月再操作。
想最大化TFSA?別只當儲蓄罐用。我試過把額度投入ETF或股息股,十年下來複利增長驚人。策略上,優先填滿TFSA額度再考慮RRSP,尤其年輕時空間小但時間長。2024年額度升到7000元,總累積空間約95000元(假設2009年起合格)。記得定期檢視貢獻記錄,避免像有些人因搬家或換銀行搞丟資料,結果被罰款。總之,TFSA是長期遊戲——耐心累積,讓免稅紅利滾出財富自由。
【評論】
- 感謝分享!我剛移民加拿大,一直搞不懂額度怎麼累加,這篇幫了大忙。想問如果我在2023年超存了,現在補救還來得及嗎?
- 真實經驗太有共鳴了!我也被罰過款,CRA計算器真的準嗎?有時候顯示的額度和我自己算的不一樣。
- 深度好文!請問TFSA投資股票的話,收益也算免稅嗎?還是只有儲蓄利息部分?
- 實用策略點讚!2024年額度7000元,如果我前幾年沒存滿,能一次補齊所有剩餘空間嗎?
- 作為理財新手,這篇解釋得很清楚。但想確認下,非居民身份期間(如回中國長住)會影響TFSA額度累積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