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加拿大定居十幾年的華人,我記得第一次聽到TFSA時,腦袋裡全是問號。那時剛移民過來,朋友在咖啡廳聊起免稅儲蓄賬戶,我誤以為是某種高門檻投資工具,結果錯過了幾年累積額度的黃金期。後來深入研究,才發現這簡直是加拿大政府送給普通人的禮物——不用繳稅就能讓錢滾錢,但關鍵是得搞懂額度怎麼算。今天,我就用血淚經驗,手把手帶你拆解TFSA額度的計算方法,避開那些坑人的陷阱。
TFSA全名叫Tax-Free Savings Account,中文是免稅儲蓄賬戶,從2009年推出以來,它讓無數像我這樣的打工族能默默存錢,利息、股息或資本增值通通免稅。但額度不是固定不變的,每年會根據通脹調整,還得看你的年齡和貢獻歷史。舉個例子,假設你2010年滿18歲移民加拿大,那年的額度是5000加元;如果你沒存滿,這些額度會累積到現在,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。
計算自己的TFSA額度,第一步先確認你的「資格年」。從2009年或你滿18歲那年開始算起,哪個晚就以哪個為起點。比如我2008年來加,但2009年才滿18歲,所以起算點是2009年。第二步,拿出CRA(加拿大稅務局)官網的年度額度表:2009到2012年每年5000元,2013到2014年5500元,2015年10000元,2016到2018年5500元,2019到2022年6000元,2023年6500元,2024年7000元。把這些數字加總,就是你的「最大累積額度」。
但這還沒完,額度會動態變化。如果你曾經從TFSA取款,取出的金額在下一年1月1日後才能重新貢獻——很多人栽在這裡,誤以為取款後馬上能補回去,結果超額被罰款1%。記得去年我幫表弟查賬,他2022年取了3000元買車,以為2023年能全額補回,卻忘了額度是逐年計算的,差點被罰。另外,通脹調整每年由CRA公布,2024年升到7000元就是例子,記得關注官方更新。
深度一點說,TFSA的魔力在於長期複利效應。我見過不少華人朋友只當它活期賬戶用,浪費了免稅增長機會。試著把額度分配到ETF或股息股,十年下來可能翻倍;但別貪心超額,罰款可是按月計算的。對比RRSP,TFSA更靈活,取款不影響福利,適合年輕人或收入波動大的群體。總之,掌握這些細節,你的財務自由之路就踏實多了。
這篇超實用!我2015年開始存TFSA,一直搞不懂取款規則,現在終於明白了,謝謝分享。
如果我在2020年取過5000元,2024年想補回,額度怎麼算?會不會被罰?
TFSA和RRSP哪個更適合退休規劃?能多聊聊策略嗎?
額度每年變動,CRA網站查起來好複雜,有沒有推薦的自動計算工具?
華人移民常忽略TFSA,這篇提醒了我,立刻去檢查累積額度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