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整理財務時,翻到幾年前剛移民加拿大的舊筆記,那時對稅務一竅不通,傻傻把錢塞進普通儲蓄戶口,結果年底被稅單嚇一跳。後來才懂,免稅儲蓄賬戶(TFSA)簡直是寶藏,但用不對就白白浪費機會。今天聊聊我踩過的坑和高效玩法,幫你省下真金白銀。
TFSA不是普通儲蓄戶口,政府給你一個免稅額度,投資收益完全免稅——股票股息、債券利息、甚至炒房賺的錢,通通不用報稅。關鍵在「高效利用」,許多人以為存錢進去就完事,但真正省稅要靠策略。記得2015年我初試水溫,只放了點現金,年收益不到1%,後來調整方法,現在年回報穩在8%以上,光稅就省了幾千加幣。
第一步,最大化貢獻額度。每年聯邦會更新額度,像2024年是7000加幣,累積未用額度能一直滾存。我見過朋友忽略這點,白白丟掉十幾萬空間。建議登入CRA賬戶查清個人額度,立刻補滿。別小看複利效應,假設你30歲開始每年存滿,投資平均年回報5%,到退休時免稅池輕鬆破百萬。
投資選擇是核心。別只放GIC或儲蓄戶口,利率太低還跑不贏通脹。我偏好多元組合:核心放ETF如VGRO,分散全球股票風險;配點高股息股,像加拿大銀行股,免稅吃進現金流;再加小比例債券平衡波動。切記,TFSA適合長期持有,頻繁買賣反而觸發稅務審查。我曾經貪心炒短線,結果手續費吃掉利潤,現在只做年度再平衡。
避免常見錯誤能省大錢。最致命是超額貢獻——超過額度部分每月罰款1%,我有個客戶不小心多存5000,一年罰了600加幣。另外,別把TFSA當緊急資金庫,頻繁提款會損失當年額度。還有人誤解「免稅」等於免申報,其實提款金額雖不報稅,但CRA會追蹤交易記錄,保持透明免麻煩。
結合個人財務目標更高效。如果你是年輕上班族,優先放成長型資產;接近退休則轉穩健收益。華人家庭常忽略遺產規劃——TFSA餘額能直接轉給配偶或子女,免遺產稅。我幫父母設置了自動轉存,省了律師費又保隱私。記住,稅務優化是馬拉松,堅持小步累積,十年後你會感謝自己。
如果額度用光了,還有其他省稅工具推薦嗎?想聽聽RRSP比較
投資ETF具體怎麼選?VGRO風險會不會太高?新手適合嗎
感謝分享!超額貢獻罰款案例嚇到我了,馬上檢查自己的賬戶
請問移民前海外資產能轉進TFSA嗎?稅務上有沒有陷阱
長期持有策略真有用,我五年沒動組合,免稅收益比RRSP還多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