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加拿大打拼了十幾年的華人,我常常和身邊的朋友聊起理財那些事。尤其免稅賬戶,像是TFSA和RRSP,簡直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避稅利器。記得剛來加國那會兒,我對這些一竅不通,結果白白浪費了好幾年額度。現在回想起來,真希望早點有人指點迷津。今天,就來分享我摸爬滾打積累的經驗,幫你搞懂免稅賬戶總額度怎麼算,還能優化到極致。
先說說TFSA吧,這東西2009年才推出,但已經成了大家的心頭好。為什麼?因為你存進去的錢,投資收益完全免稅,取出來也不影響福利。額度可不是每年固定,而是從你滿18歲那年起累積的。比方說,如果你2009年就滿18了,到2023年,總貢獻額度大概有$88,000加幣左右——具體數字每年政府會更新,得查CRA官網確認。記住,超額貢獻可是要罰款的,每年1%呢,我見過朋友不小心超了,白白損失幾百塊。
RRSP又是另一碼事,它更適合長期退休規劃。額度基於你前一年的收入,通常是18%,上限有個年度最大值。比如去年賺了$60,000,今年就能存$10,800到RRSP。關鍵是,存進去能減稅,但取出來時要交稅。優化起來,我建議結合個人稅務狀況:高收入年份多存RRSP省稅,低收入時轉到TFSA避開未來稅務風險。別小看復利,選對投資組合,像ETF或藍籌股,幾十年下來能翻好幾倍。
計算總額度時,很多人忽略細節。比如移民後,TFSA額度從登陸那年開始累積,不是從出生算。我建議用CRA的My Account工具,輸入個人資料自動算出上限。優化策略上,早點開始存,哪怕每年只放$1000,時間就是金錢。還有,別只盯著存款額度,投資選擇要多元化,分散風險才能穩健成長。我個人偏好平衡型基金,回報率中等但波動小,適合我們這種求安穩的打工族。
最後提醒一句,理財不是一蹴可幾,得定期檢視調整。每年報稅季,我會花一小時覆核額度,避免超支。記住,免稅賬戶是長跑,堅持下去,退休時你會感謝自己。好了,今天就聊到這,歡迎大家在下面分享你的故事或疑問——我們一起學習,少走彎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