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十年前剛移民到加拿大,第一件事就是開銀行戶口。那時對利息一無所知,結果傻傻地選了個利率超低的儲蓄賬戶,存了五千加幣,一年後利息才幾塊錢,簡直像在浪費生命。後來跟一位老移民喝咖啡聊天,他點醒我:「利息不是魔術,是數學!」從此我埋頭研究,發現懂利息計算,簡直是理財的基石。這不光是數字遊戲,關乎你辛苦賺的錢是增值還是被通膨吃掉。
先談利息計算方法,最基礎的兩種:簡單利息和複利利息。簡單利息很直白,公式是本金乘利率乘時間。舉個例子,你存一萬加幣到定存,年利率3%,存三年。利息就是10000 × 0.03 × 3 = 900加幣,總共拿回10900。但複利就厲害了,利息會滾利息,像雪球越滾越大。同一個例子,如果每年複利一次,第一年利息300,本金變10300;第二年利息309(10300×0.03),本金變10609;第三年利息318.27,總共10927.27。看出差別了吧?複利多賺了27塊多,時間拉長更驚人。我試過用Excel表格跑十年複利,本金翻倍不是夢。關鍵在於複利頻率——每日、每月或每年複利,效果差很大。銀行常玩這把戲,廣告說「年利率5%」,但若每月複利,實際年回報會略高,這叫有效年利率。
轉到省錢技巧,這才是實戰精華。利息懂透了,就能避開陷阱、放大收益。第一招:選對儲蓄工具。在加拿大,別只看大銀行,像EQ Bank或Tangerine的網上儲蓄戶口,利率常高過傳統銀行。我去年把應急基金轉到一個高息賬戶,年利率4.5%,每月複利,一年多賺幾百塊。記得查清楚是否免月費,有些小字條款藏著管理費。第二招:狠砍負債利息。信用卡是頭號殺手,年利率動輒20%,複利計算下,欠一萬塊,一年後變12000多。我曾經疏忽,欠了卡債,後來用「債務雪球法」:先還清利率最高的卡,省下的利息夠吃好幾頓大餐。另外,房貸或車貸,提前還款一小部分,長期省巨款。試算過,若每月多還100加幣本金,三十年房貸可能縮短五年,省下上萬利息。第三招:善用稅務優惠。加拿大的TFSA(免稅儲蓄賬戶)和RRSP(註冊退休儲蓄計劃),利息免稅或延稅,複利效應更猛。我每年放滿TFSA額度,讓錢在裡頭滾,十年後驚喜連連。
這些不是理論,是我親身踩坑後的覺悟。剛來時,被推銷員忽悠買了高佣金投資產品,利息全被吃掉。現在,我會用免費APP像Mint追蹤複利增長,每季檢視一次。記住,利息是雙面刃:借錢時它吃你,存錢時它餵你。花點時間學計算,省下的錢夠你環遊加拿大。生活不該被銀行宰割,掌握主動權,財富自然累積。下次喝咖啡,我請——用省下的利息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