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完G1走出考場那刻,多倫多午後的陽光刺得眼睛發酸。摸著口袋裡那張還帶著體溫的臨時駕照紙,突然想起三個月前第一次走進考場,連題目都沒讀完就灰溜溜出來的樣子。當時真覺得那些路標和規則像天書,現在回頭看,不過是沒摸到門道罷了。
考場裡永遠不缺抓耳撓腮的考生,特別是看到那些明明背了題庫卻栽在文字陷阱裡的華人面孔。不是題目太刁鑽,是我們總習慣用中文思維去套英文規則。比如「Stop Sign必須完全靜止3秒」這條,中文資料常寫「停穩」,但英文考題咬死的是「complete stop」——車輪不動才算數。還有「行人絕對路權」,考題偏問「行人突然衝出車道」,這時急煞可能引發追尾,答案竟是「鳴喇叭警示優先」而非「必須禮讓」,這些細微差異,沒實戰過真容易掉坑。
啃完安省官方手冊只是打底,關鍵在拆解題庫邏輯。我把兩千多題剁成幾塊硬骨頭:路權判斷像解數學題,記住「控制權越少路權越高」——行人>自行車>直行車>轉彎車;限速標誌要聯想生活場景,學校區的「Flashing Light時段」就像手機調節亮度,光線變暗(黃燈閃)立刻降速到30km/h;最頭疼的酒精濃度,用身體數據掛鉤——體重60kg的女性,一杯啤酒下肚就超標,這比死記0.08%更直觀。
刷題App滿天飛,但別被「高正確率」騙了。有次連續做對50題,結果考場遇到題幹相同的變體題,只是把「should」換成「must」就選錯。後來發現竅門:用螢光筆標出題幹的動詞強度,強制類(must/shall)和建議類(should/could)完全是兩套邏輯。錯題本更要按「陷阱類型」分類,比如專門記「看似禮讓實則危險」的情境——積雪天在高速停車讓行人?等著被後車追尾吧!
考試當天別喝太多咖啡,驗光環節能卡掉一堆人。有個大姊戴隱形眼鏡測視力,護士突然抽走她的字母卡換成色盲測試圖,當場傻眼。後來才知隱形眼鏡算「視力矯正」,必須申報。建議帶框架眼鏡備用,測視距時遮單眼那關,手指別貼太近——保持40公分才合格。
最後叮嚀:別信什麼「裸考必過」的鬼話。G1考的不只是規則,是往後開車的保命意識。現在每次開車經過學校區,看到閃爍的黃燈,都會想起題庫裡那張放學孩童衝出馬路的插圖。這張紙片背後的重量,考過的人才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