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幾年的華人,我常和朋友們聊起這裡的經濟起伏,特別是GDP增長趨勢。這幾年,從油價波動到移民潮,再到疫情後的復甦,每一次變化都牽動著我們的生活。記得2015年油價暴跌時,阿爾伯塔省的朋友們失業率飆升,整個社區像被抽了魂;但轉眼到2021年,科技業的爆發又讓多倫多的房價翻倍,新移民湧入帶來的活力,讓街角咖啡館都擠滿了創業者。這些親身經歷,讓我忍不住想深挖加拿大GDP背後的脈絡。
回顧歷史,加拿大GDP增長就像一條蜿蜒的山路。1980年代,資源出口主導經濟,石油和礦產佔了GDP的三成,但過度依賴讓國家在1990年代初的全球衰退中摔了個大跤,增長率一度跌到負值。那時,政府推動自由貿易協定,轉向多元發展,才緩慢爬升。進入21世紀,移民政策放寬,人口紅利推動服務業崛起,GDP年均增長維持在2%左右,看似平穩,卻暗藏風險。比如2008年金融海嘯,加拿大靠銀行體系穩健躲過一劫,但增長還是被拖累到0.3%,失業率暴漲的陰影至今難忘。
近五年趨勢更戲劇化。2020年疫情來襲,GDP暴跌5.3%,餐飲旅遊業幾乎停擺,我親眼看著溫哥華的餐廳一家家關門。但反彈也快,2021年靠著政府紓困和科技投資,增長飆到4.6%,遠超預期。問題是,這股勁兒沒持續,2022年通脹和加息雙重打擊下,增長又滑落到3.4%,2023年更放緩到1%邊緣。為什麼這麼起伏?關鍵在結構弱點。加拿大太依賴資源了,石油出口占出口總額近20%,油價一跌,亞省經濟就抖;同時,住房危機和勞動力短缺像兩塊大石頭,壓得中小企業喘不過氣。我鄰居開的製造廠,去年就因缺工延誤訂單,損失慘重。
影響因素中,移民是雙刃劍。每年吸納40多萬新移民,人口增長撐起消費市場,GDP貢獻可觀。但住房供不應求,房價飆升,像多倫多這樣的大城,年輕人買房夢越來越遠。另外,氣候變遷逼得政府推綠色轉型,風電和電動車投資升溫,但傳統能源省分反彈大,政策搖擺讓企業觀望。全球局勢也不樂觀,中美貿易戰和烏克蘭危機影響出口,加拿大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高,稍有不慎就波及增長。我常想,如果我們能加速科技創新,比如AI和生技領域,或許能減輕這些風險。
展望未來,挑戰重重卻有亮點。短期看,高通脹和利率高企可能壓制2024年增長,專家預測維持在1%左右。但中長期,綠色經濟是機會,聯邦投資千億加元發展再生能源,若能結合移民人才,潛力不小。我個人樂觀的是,加拿大社會包容性強,創新氛圍濃,像滑鐵盧的科技園區,正孵化下個獨角獸。當然,風險不能忽視,比如老齡化加劇社保壓力,或極端氣候毀了農產出口。作為居民,我希望政策更靈活,別讓增長變成少數人的遊戲。
經濟數字背後,是每個人的生活故事。GDP升降不只是報表,它關乎就業、房價、夢想。加拿大這條路,走得顛簸但充滿韌性,我們一起見證下一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