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幾年前剛搬到加拿大時,我對這裡的貸款規則一頭霧水。那時在溫哥華找房子,銀行職員問我年薪多少,我隨口報了個數字,結果對方直接搖頭說:「這只能貸到四倍左右吧。」當下我懵了,心想:「加拿大貸款是工資的多少倍?這數字怎麼算出來的?」後來經過幾次申請和深入研究,才發現背後藏著一套精密的計算系統,不是單純乘個倍數那麼簡單。
其實,加拿大銀行評估貸款額度時,核心看的是你的「償債能力」。簡單說,他們會用一個公式:貸款額度通常不超過年收入的4到5倍。但這只是起點,實際計算時,得考慮一堆變數。舉例來說,假設你年薪8萬加幣,理論上能貸到32萬到40萬之間。不過,銀行會細分到「毛債務服務比」(GDSR)和「總債務服務比」(TDSR)。GDSR指的是你每月房貸、地稅等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,一般不超過32%。TDSR則加上其他債務如車貸或信用卡,上限約40%。這些數字聽起來冷冰冰,但實戰中,我遇過有人信用分高達800,結果因為有高額學貸,額度被砍到只有3倍工資。
更深一層來看,貸款額度還受經濟大環境影響。比如2020年疫情爆發時,利率暴跌,銀行放寬標準,有些人能貸到5.5倍工資;但現在通膨高企,利率升到5%以上,額度又縮回4倍左右。關鍵是,這不只關乎數字,還牽扯到個人財務健康。我建議大家先自查信用報告(免費從Equifax或TransUnion拿),確保分數在650以上。再來,用線上計算器試算,輸入收入、債務和預計首付(通常20%能避開保險費)。申請時,文件要齊全:近兩年稅單、工資單、銀行流水帳,缺一不可。別小看這些細節,我有個朋友因漏了份兼職收入證明,結果審批拖了三個月。
最後的申請環節,更是考驗耐心。選擇貸款類型時,固定利率適合保守派,但利率稍高;浮動利率風險大,萬一央行升息,月付可能飆升。提交後,銀行會做壓力測試,模擬利率漲到高點時你還款能力。通過了,額度就定案。整個過程像走迷宮,但掌握訣竅後,能省下大把時間和金錢。歸根結底,貸款不是比誰借得多,而是比誰借得聰明——確保月付不超過收入的30%,生活才不會被債務壓垮。
看完文章後,我年薪6萬,但信用分只有620,請問這樣還能申請到4倍貸款嗎?需要先提升信用嗎?
如果我的收入是佣金制,不固定,銀行會怎麼評估額度?分享個經驗:去年我佣金波動大,結果只批到3倍,有點失望。
文章提到壓力測試,能舉個具體例子嗎?比如利率從5%升到7%,月付會差多少?這部分超實用,謝啦!
作為新移民,我擔心首付不足。如果只付10%,保險費大概多少?會不會影響額度計算?
讀完後,我學到定期查信用報告的重要。以前忽略這點,結果申請被拒,現在懂了要從細節下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