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在多倫多Yonge街的咖啡館,鄰座兩位新移民聊房貸的聲音飄進耳朵:「中介說我們能貸60萬,但銀行只批了49萬」玻璃窗凝著水霧,我指尖在杯沿劃圈,想起七年前自己踩過的坑。今天索性把房貸額度這筆賬掰開揉碎,那些銀行經理不會細說的潛規則,都在這杯涼透的拿鐵裡了。
當你走進TD或RBC說要貸款,櫃檯後的笑容可掬,但系統裡早設定好兩道鐵閘:GDSR和TDSR。前者像把鐵尺,量你每月供款占收入比例,冷冰冰的39%是紅線——假設月薪5000加幣,房貸+地稅+取暖費不能超過1950。後者更狠,把信用卡賬單、車貸甚至學生貸款全壓上天平,總負債率不得越過44%
上週幫溫哥華的學妹算賬就栽在這:她稅後6800看似風光,但忘了報稅時抵扣的3000刀育兒支出。結果車貸月供950+學貸420,硬生生把TDSR頂到47.2%。信用分數再高的720分也救不回,最終批貸額縮水11萬
說到信用分,魁省老移民常吃悶虧。法語區的Hydro-Québec水電費、Videotron網費遲繳,在Equifax系統裡照樣扣分。更別提某些中國留學生把「國內操作」帶過來:短期內多張信用卡集中提額,TransUnion直接標記異常。我見過最冤的案例是密西沙加大學教授,因幫女兒擔保車貸,分數從812跳水到698
收入證明這潭水更深。自雇者要備足兩年T1 General稅表,但2023年新規暗藏殺機:疫情補貼CERB計入收入,卻不認可領取期間的營收流水。餐館老闆陳太就因此被拒,她2020年報稅顯示收入7.2萬,其中3.4萬是補貼,實際生意的GST稅表只有3.8萬
首付比例藏着魔鬼細節。5%首付買50萬公寓看似可行,但別忘了CMHC保險費要疊加到貸款本金。以安省首次購房為例:50萬房價首付5%=2.5萬,保險費竟高達1.9萬,這筆錢會滾進總貸款額。實際批貸47.5萬+1.9萬=49.4萬,月供直接多出92刀
特殊項目反而有驚喜。BC省教師、護士等職業可走「專業人士套餐」,GDSR放寬到42%。卡爾加里油企工程師更佔便宜,獎金按80%計入收入。最絕是農場貸款,哪怕信用分550,只要拿出CSA農產品銷售合同,ATB能給到95%貸比
去年幫溫尼伯客戶操作過騷操作:夫妻分別在Scotiabank和CIBC申請貸款,利用「A類銀行信息不同步」漏洞,總額度竟比聯名申請多出18%。當然現在風控升級,這招要配備精準的申請時間差
夕陽把咖啡杯染成琥珀色時,突然理解為何蒙特利爾老房東總說:「貸款額度不是數學題,是銀行和你的人生對賭」。當你在MLS上看中夢中情房,不妨先把T4、NOA、信用報告攤開,用GDSR≤39%倒推最大值——記住,銀行給的預批信往往帶着誘餌的甜腥味
(明日預告:破產紀錄者如何在薩省用漁業許可證獲批貸款?阿爾伯塔油砂工獨有的「黑金貸」又是什麼?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