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幾位老朋友在溫哥華的咖啡館聊天,大家談到退休規劃,才發現不少人對加拿大的退休制度一知半解。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華人,我親眼見證了許多移民朋友因為沒做好規劃,晚年生活捉襟見肘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到你。
加拿大的退休年齡規定其實挺靈活的,法定年齡是65歲,但你可以選擇從60歲開始領取加拿大退休金計劃(CPP),或推遲到70歲。早領的話,每個月金額會減少,晚領則能多拿不少。這不是一刀切的規則,得看你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財務需求。比方說,我認識的一位老同事,因為身體不好,62歲就申請了CPP,雖然領得少些,但總比硬撐著工作強。另外,還有老年保障金(OAS)和低收入補助(GIS),這些福利的門檻不低,收入太高就領不到,尤其是GIS,單身年收入超過兩萬加幣可能就沒資格了。政策這幾年還在變,通脹壓力下,政府時不時調整門檻,建議大家定期查官網更新。
談到最佳退休規劃策略,我覺得關鍵在於提前十年動手。財務上,別只依賴政府福利,那頂多cover基本開銷。我自己的做法是多元投資:註冊退休儲蓄計劃(RRSP)和免稅儲蓄賬戶(TFSA)雙管齊下。RRSP能減稅,適合高收入時存錢;TFSA則靈活,取錢不用交稅,適合應急。記得四十歲時,我開始每月固定存500加幣到TFSA,選了穩健的指數基金,現在複利滾起來,已經成了退休金的大頭。投資別太激進,像2020年股市大跌那會兒,我差點虧掉老本,後來學乖了,分散到債券和房地產信託。健康方面也別忽略,加拿大醫療免費但排隊久,我每年花點錢買補充保險,省得急病時抓瞎。生活方式上,退休不是躺平,培養愛好很重要,我現在每週去社區中心做義工,精神頭比上班時還好。
規劃退休就像種樹,早點澆水施肥,晚年才能乘涼。加拿大的制度給了彈性,但最終靠的是自己的準備。別等到六十歲才慌張,現在就行動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