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華人,我常常和朋友聊起退休規劃的話題。尤其像我們這些中年一代,總擔心老了以後錢不夠用。加拿大退休金(CPP)是個關鍵支柱,但很多人只知皮毛,搞不清自己能領多少、怎麼算、到底合不合資格。今天就來聊聊我的親身觀察和一些深度分析,希望能幫大家避開誤區。
CPP是加拿大政府設立的退休計劃,靠你工作時繳的錢來累積。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,得看你一輩子貢獻多少。資格上,基本要求是年滿65歲,但別急,你可以提早到60歲領,或延後到70歲,這會影響金額大小。關鍵是,你得有至少一年的有效供款記錄,也就是說,打過工、繳過CPP稅才算數。移民朋友要注意了,如果你早年沒在加拿大工作,可能資格受限,得靠其他計劃補上。
金額計算這塊,很多人以為是個固定數字,其實大錯特錯。它基於你的平均收入和工作年限。簡單說,政府取你收入最高的39年(扣除最低的17%),算出月平均,再乘以一個比例。舉個實例:假設老王工作30年,平均月收入$5000,2023年的最高額是$1300左右,但老王可能只拿到$900,因為他貢獻年數不夠長。如果提早到60歲領,金額會砍掉36%,延後到70歲則能多拿42%。這可不是小事,我認識一位朋友後悔早領,現在每月少領幾百塊,日子緊巴巴的。
深度來看,CPP受通膨影響,每年會微調,但幅度不大。更關鍵的是,它和老年保障金(OAS)是分開的。OAS是基本福利,只要住滿十年就能領,CPP卻要你親手掙來。自雇者得主動多繳,才能拉高退休金。我建議大家早點查自己的Service Canada帳戶,看看供款記錄。如果有空檔期,補繳能提升金額,這點華人社區常忽略,覺得麻煩,但長期看值得投資。
退休規劃不是一蹴可幾,得結合個人情況。我見過太多人只盯著CPP,卻忘了儲蓄或投資。在加拿大,文化差異大,我們華人習慣靠子女,但這裡制度不同,靠自己最穩當。總之,別等到最後一刻才行動,現在就動手算算,避免老了後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