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剛落地多倫多那年,被房東漲租逼到角落,銀行貸款卻連門都摸不著。那時候才知道,華人圈子裡流傳的「私人貸款」四個字,藏著多少檯面下的生存智慧。十年過去,陪過親友跑文件,自己也當過兩次借款人,這條路踩過的坑,夠寫本避雷手冊。
很多人以為私人貸款就是找地下錢莊,其實正規持牌的私人借貸機構(Private Lender)在安省是合法運作的。關鍵在於「牌照」——沒掛著FSRA(金融服務監管局)那串註冊碼的,轉身就走。記得幫老陳處理過一筆裝修貸,對方合同裡利率寫得模糊,我隨手查了FSRA官網,果然搜不到登記號碼,及時剎車省了五萬加幣冤枉錢。
抵押物是談判的底氣。去年幫小姨用萬錦的鎮屋貸出急診手術費,評估師上門連後院鬆動的圍欄木樁都拍照記錄。別以為押房產就萬無一失,私人貸款機構最怕「產權瑕疵」。朋友用繼承的舊公寓貸款,拖了三個月才發現前屋主欠了市政維修費,產權保險沒覆蓋這塊,最後得先自掏腰包補窟窿。
華人中介的「打包票」要打對折。某次在士嘉堡茶餐廳見號稱「當天放款」的經紀,吹得天花亂墜,結果要收貸款額15%手續費。其實正規機構服務費有硬頂,安省規定不得超過本金10%。後來在密西沙加找到猶太人開的貸款公司,文件透明得像玻璃,連每頁公證費35加幣都列得清清楚楚。
最狠的陷阱藏在還款條款裡。見過用「氣球貸」坑新移民的案例:前兩年只還利息,第三年突然要還清50萬本金。借款人當場崩潰。現在幫人看合同,必定用螢光筆劃出「Prepayment Penalty」(提前還款罰金)和「Balloon Payment」(尾期大額還款)這兩條魔鬼條款。
最近幫大學生做車貸更心驚。孩子押了寶馬三系借三萬,合同角落寫著「違約利率36%」。提醒他翻到背面小字,果然有行「逾期管理費每日$50」,算下來年化利率飆破三位數。連夜帶他去約克區的社區法律診所重擬條款,律師搖頭說:「這比發薪日貸款還狠。」
真要碰私人貸款,記死三件事:去FSRA官網查牌照編號,花三百加幣找獨立律師審合同,抵押物估值報告自己另找機構做。別信「關係到位」的承諾,去年列治文山有間華人貸款公司捲款跑路,受害者全是老鄉帶老鄉的熟人。
當你握著那筆救急的現金時,記住背後的代價。我書房抽屜裡還壓著當年的還款本,每頁數字都是凌晨四點在餐館炸春捲換來的。這條路能走通,但鞋底早就被碎石割得鮮血淋漓。
看完手都在抖上個月剛簽了私人貸款裝修地下室,現在馬上翻合同查有沒有balloon payment
求問樓主FSRA牌照在哪查?網上搜出來全是廣告
真實到窒息 華人專坑華人這點太扎心了 我阿姨被收過20%手續費
在DT見過印度人開的私人貸款 利率只要8% 但要求押護照正本 這種能碰嗎?
博主漏了信用分這塊啊 我分數580有私人lender接嗎 銀行秒拒那種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