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幫溫哥華的老友核對房貸賬單,發現他提前還款的操作白白多付了五千加幣罰金。血汗錢像漏水的龍頭滴滴答答流進銀行口袋,這筆冤枉帳看得我胸口發悶。
加拿大房貸像個暗藏機關的迷宮。開放式貸款隨時可還,封閉式卻要繳納三個月利息或IRD差額罰款——後者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。去年多倫多張太太提前清償50萬貸款,銀行竟按「理論剩餘利息」罰了她1.8萬,這筆錢夠全家去加勒比度假兩趟。
現在我書籤欄裡常駐著自製的提前還款計算器,輸入貸款餘額、利率類型、合約剩餘期等參數,立刻跳出三組關鍵數字:精準罰金額度、不同還款方案節省的利息總額、以及最致命的那行紅字——「若將這筆錢投入TFSA免稅賬戶複利增長,十年後會變成多少」。
上週用它幫密西沙加的學妹試算。她原想提前還15萬,計算器顯示罰金要吞掉37%的利息節省額。轉而建議她分四次在每年還款額度內操作,最後竟多保住六千二。螢幕跳出結果時她倒抽氣:「這工具比理財顧問還懂銀行套路!」
真正可怕的不是數字本身,而是複利在時間維度裡的變形記。當你發現某次提前還款省下的利息,還不如把這筆錢放進指數基金五年的收益,那種認知顛覆感就像第一次看魔術師從空帽裡拎出活兔。
工具連結我放在文末,但更想提醒諸位:提前還款從來不是數學題,而是人性考驗。當計算器告訴你「現在還款淨虧損$2,310」時,有多少人仍會為心理舒適感買單?我們終究要學會和負債共處,像水手駕馭風浪而非沉溺海底。
封閉式貸款罰金計算像黑箱!求問IRD具體公式怎麼破解?
剛用工具試算嚇出汗以為提前還10萬能省事,結果要倒貼銀行$1700
博主考慮過開發APP嗎?每次都要開電腦查好麻煩
加拿大稅務局會不會把省下的利息算成應稅收入啊?
跪了原來把提前還款的錢買GIC都比餵銀行划算😭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