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倫多的初雪飄在窗戶上,看著手機裡墨西哥坎昆的豔陽照片,突然想起去年閨蜜在邁阿密食物中毒送急診的帳單——三天醫療費比我兩個月房租還貴。從加拿大出發旅行的人,常誤以為那張省醫療卡能跟著飛越國界,直到在異國醫院櫃檯接過五位數加幣的帳單才瞬間清醒。
上個月幫父母訂返台機票時,翻遍十幾家保單條款發現魔鬼細節:多數公司對「原有疾病穩定期」定義竟從30天到180天不等。若沒留意這點,七旬長輩慢性病突然復發,保險公司一句「未過等待期」就能拒賠。加拿大冬季熱門滑雪行程更藏陷阱,多數基礎計畫把滑雪列為「高風險活動」,得加購附加險才賠纜車意外。
這些年用過Manulife的全球黃金計畫,也踩過廉價保險的地雷。最關鍵是醫療運送條款——曾有位溫哥華釣友在阿拉斯加船難骨折,救援直升機每小時燒掉$15,000加幣。真正優質的保單會寫明「全額承擔醫療專機」,而非模糊的「必要運輸協助」。
信用卡附贈的旅遊險像顆糖衣毒藥。去年用某銀行白金卡預訂巴黎行程,細讀38頁條款才驚覺:必須用該卡支付80%旅費才生效,且理賠上限竟排除新冠相關治療。更別提對郵輪旅行設有嚴格天數限制,阿拉斯加七日航程回來索賠直接被拒。
我的終極配置策略:全年頻繁旅行者鎖定Allianz年約計畫,日均成本比單次購買低60%;冬季滑雪加買Blue Cross的Adventure Pack;帶長輩出行必選TuGo的穩定疾病加強險。出發前72小時記得列印保單中「直接付款保證書」,我在京都動闌尾手術時,醫院見到這張紙當場免收$9,000押金。
當行李箱滾輪滑過皮爾遜機場大理石地磚那刻,真正的安全感不是護照裡的楓葉標誌,而是保險APP裡那串24小時救援專線。畢竟在加勒比海小島中風時,能派醫療專機把你送回多倫多總醫院的,從來不是加拿大政府。
在班夫滑雪摔傷膝蓋理賠被拒,保險公司說坡度超過35度算極限運動?這合理嗎?
求問郵輪保險!下個月從溫哥華坐船去阿拉斯加,哪家包含延誤和醫療後送比較穩?
看到醫療專機那段冷汗直流去年我媽在夏威夷中風,還好有買Manulife頂級計畫
信用卡保險真的坑!用TD Aeroplan訂馬爾地夫,回來說病毒性腸胃炎不算「突發疾病」
跪求穩定疾病條款對比圖!我爸糖尿病高血壓,每次買保險都要研究三小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