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在Robson街咖啡馆等客户时,随手在餐巾纸上画的商业草图,如今成了我跨境电商公司的雏形。当时完全不懂在温哥华注册公司竟有这么多门道,光选公司类型就折腾了两个月。今天把踩过的坑熬成干货,给想创业的华人朋友指条明路。
公司类型选错就像穿错鞋爬山。独资公司(Sole Proprietorship)听着简单,但个人资产和公司债务绑在一起。有次供货商突然起诉,朋友差点赔上自家房子。后来咬牙转成有限公司(Incorporation),虽然手续复杂,但看到\责任有限\那行字瞬间安心。BC省公司注册处(BC Registry Services)官网有类型对照表,深夜喂奶时记得翻过七八遍。
核名环节藏着魔鬼细节。最初想用\北极光跨境优选\,结果检索发现重名率超高。后来学乖了,凌晨三点用BC Online系统查名,专挑带方位词的组合。某次帮客户查\枫途国际\,明明显示可用,提交时却被驳回——原来有家倒闭公司预留了相似名。现在教人用\形容词+冷僻词+行业词\公式,比如\墨砚斋数字物流\。
注册文件别迷信模板。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里股份结构那栏,当年随便勾了\无记名股票\。两年后融资时律师拍桌子:这种古董条款会让投资人掉头就走!现在抽屉里还留着修改章程花的$350加币账单。特别提醒餐饮业者:注册同时要申请市府商业牌照(Business Licence),朋友奶茶店试营业被罚的数额够买两百杯波霸。
费用迷雾最让人肉疼。政府基础注册费$350看着不贵,但隐形消费层层叠叠:核名预审$30,加急费$100,公司章程律师公证$200起。有回帮客户省预算没买分钟包(Minute Book),第二年股东闹矛盾,补办文件反而多花$600。现在直接建议预留$1500总预算,含首年注册地址服务。
银行开户暗藏时差杀机。带着公司注册文件兴冲冲跑去五大行,柜员却说需要Business Number。等跑到税局办完BN,银行又要看董事决议书。后来发现秘诀:提前在加拿大税局(CRA)网站填RC1表格,同步申请BN/PST/GST三号,带着分钟包原件直接约华人经理,省下三周奔波。
第二年维护才是持久战。周年申报表(Annual Report)逾期每天罚$40,有客户度假回来发现罚金够买机票。更坑的是省税(PST)申报,明明电商主打美国市场,结果因仓库在列治文被追缴三年税款。现在手机设双重提醒:每年注册纪念日前30天查政府信箱。
最近帮瑜伽工作室注册时发现新变化:BC省推出Corporate Online系统,能电子签署章程。但传统行业像餐饮批发还是得跑趟维多利亚街200号,柜台那位银发阿姨认纸质文件的眼神,依然带着点对电子文档的怀疑。
【評論】
PST申报具体怎么操作?工作室刚接到税局信函手在抖
在家办公能省注册地址费用吗?看到信箱服务年费$500肉痛
求推荐核名鬼才!想了二十个名字全被毙了
外资股东占比有雷区吗?国内亲戚想占股30%
注册中介收$2000算宰客吗?自己弄怕踩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