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華人,每次回北京或穿梭多倫多,總會被朋友問起購物旅遊的推薦。王府井和多倫多,看似天南地北,卻都藏著讓人流連忘返的角落。
王府井那條老街,不只是觀光客的打卡地。小時候跟家人去,總盯著東安市場裡的糖葫蘆,現在回去,反而愛鑽進胡同裡的獨立書店。有一家叫「紙上時光」的小舖,老闆是退休教授,聊起老北京文化,眼睛會發亮。他說王府井的靈魂不在霓虹燈,而在那些百年老字號的堅持——同仁堂的中藥香、瑞蚨祥的綢緞觸感,都是機器取代不了的溫度。記得去年秋天,我在那裡淘到一本絕版京劇劇本,老闆還附贈了一壺茉莉花茶,坐在木凳上翻書,彷彿時光倒流。
多倫多的購物體驗,則是另一種自由派對。Eaton Centre 的玻璃穹頂下總是人潮湧動,但我更偏愛 Queen West 的街頭藝術氛圍。那裡的二手古著店像時光膠囊,一件五十年代的皮夾克背後可能藏著搖滾樂手的故事。有次在 Kensington Market 的巷弄裡,發現一家猶太人開的手工乳酪店,老闆用蹩腳中文跟我聊移民往事,臨走塞給我一塊藍紋乳酪試吃,說這是「加拿大的包容味」。
兩地對比鮮明:王府井講究歷史的層次感,多倫多擁抱多元的混搭風。旅遊時別光衝著名店,試著慢下來。王府井的清晨六點,胡同口剛出爐的燒餅配豆汁;多倫多週末的 St. Lawrence Market,農夫遞來還帶露水的楓糖漿。這些片段才是旅途的寶藏。
每次穿梭兩地,總想起父親的話:購物不是填滿行李箱,而是裝載故事。王府井教會我尊重傳統,多倫多讓我學會擁抱未知——這或許就是華人遊子的雙城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