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,我坐在溫哥華的咖啡廳裡,手機突然響起。對方自稱是加拿大稅務局(CRA)的官員,語氣嚴肅地說我欠稅五千加元,必須立刻用禮品卡支付,否則會發出逮捕令。我的心跳加速,腦海閃過一堆念頭:稅單、罰款、甚至監獄。但幾秒後,我冷靜下來——CRA從來不會要求禮品卡付款。我掛斷電話,深呼吸,這才意識到差點掉進陷阱。這種詐騙在加拿大越來越猖獗,尤其針對華人社區,今天就來聊聊如何識破這些騙局,保護自己辛苦賺來的錢。
常見的禮品卡詐騙花樣百出,但都利用恐懼和緊急感。第一種是冒充官方機構,像CRA或移民局,騙子會用高壓語調威脅你,說你違法欠款,必須買禮品卡支付「罰金」。他們甚至偽造來電顯示,讓你以為是真號碼。另一種是技術支援詐騙:對方聲稱你的電腦中毒或帳戶被駭,要求買禮品卡來「修復」服務。還有更陰險的「親友求助」騙局,騙子假冒你家人的聲音,說他們被綁架或車禍,急需禮品卡贖金。這些手法看似老套,卻屢試不爽,因為人一慌就容易犯錯。
防範的關鍵在於保持冷靜和懷疑態度。永遠記住,任何合法機構或公司都不會要求禮品卡付款——那是現金等價物,無法追蹤。如果接到可疑電話,立刻掛斷,別讓對方牽著鼻子走。接著,獨立驗證:直接撥打官方號碼(別用對方提供的),查證所謂的「問題」。在加拿大,CRA有明確指引,提醒民眾舉報這類詐騙。平時多教育家人,尤其長輩,他們常是目標。我自己養成習慣,設定手機來電過濾app,只接熟人電話。最後,別在網上亂買禮品卡,只從正規商店入手,避免二手交易陷阱。
為什麼這些騙局能得逞?背後是心理戰術。詐騙者精心設計劇本,製造時間壓力——「一小時內不付就完蛋」,讓你來不及思考。他們還利用信任感,比如模仿華語口音,貼近移民社區的恐懼點:稅務、身份問題。禮品卡成首選,因為它匿名、易轉手,警方難追查。根據加拿大反詐騙中心數據,去年禮品卡詐騙損失超過千萬加元,多數受害者事後才恍然大悟。要根除這問題,得靠社區聯防:分享經驗、舉報騙子(撥打1-888-495-8501),讓更多人警覺。記住,你的冷靜是最好防線。
我阿姨去年被假冒移民局的騙了兩張禮品卡,損失慘重,這篇文章早點看到就好了!
如果收到這種電話,除了掛斷,該怎麼收集證據報警?加拿大有線上舉報管道嗎?
請問在溫哥華,華人社區有免費防詐騙講座嗎?想帶爸媽去聽。
有推薦的手機app來攔截這些詐騙來電?我最近常接到自稱銀行的可疑訊息。
真實案例:我朋友在臉書買二手禮品卡,結果卡號無效,賣家消失,大家網購要小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