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在美國申請個人貸款嘅事,佢哋成日話等批核等到心急如焚,搞到生活計劃都亂晒龍。作為一個喺加拿大生活多年嘅華人,我見證過唔少朋友嘅貸款經歷,甚至自己早年移民時都試過申請小額貸款來應急。美國嘅貸款系統同加拿大有啲唔同,但核心條件其實好類似,關鍵係點樣準備先可以快啲過關。今日就同大家傾下心得,唔係乜嘢專家理論,純粹係從實戰角度分享下。
首先,講到快速獲批,最緊要係你嘅信用評分。美國三大信用局(Equifax、Experian、TransUnion)嘅分數如果低過600分,銀行或網貸平台通常會拖慢審核,甚至直接拒絕。我記得有個朋友,佢信用分只有580,申請咗兩次都俾人打回頭,後來佢花咗半年時間改善——例如準時還信用卡、減少新賬戶申請——結果分數升到720,再申請時三日內就批咗。信用評分唔單止係數字,佢反映你嘅財務紀律,銀行睇到高分就覺得你風險低,自然加快處理。
另一樣嘢係收入證明同債務收入比(DTI)。美國貸款機構好重視你嘅穩定收入,唔係單睇份工有幾多錢,而係要證明你有持續嘅現金流。例如,如果你係自僱人士,最好準備埋過去兩年嘅稅單同銀行流水,唔好只交份合約就算。DTI比率計法係你每月債務還款除每月總收入,理想係低過36%。我識得一個做IT嘅朋友,佢月入$5000,但車貸同卡數加埋每月要還$2000,DTI高達40%,申請貸款時俾人拖咗成個月。佢後尾還清部分卡債,DTI降到30%,即刻批得快好多。記住,銀行想確保你有能力還錢,唔係靠吹水就得。
仲有啲細節位,好多人忽略咗貸款用途同金額匹配。如果你申請$10,000但話係用來買部新電話,銀行可能會懷疑你亂花錢,拖慢審核。反而,講明係用來整合債務或支付醫療費,文件齊全嘅話,機構更易信服。另外,而家好多網貸平台好似LendingClub或SoFi,佢哋有自動化系統,申請時填清楚資料、上傳文件一次過,快過傳統銀行。但小心啲高息陷阱,我建議先比較APR利率同費用。
總括來講,快速獲批唔係靠運氣,而係靠準備。定期檢查信用報告(美國可以每年免費攞一份)、改善DTI、同埋選擇合適平台,真係差好遠。如果大家有類似經歷,歡迎下面分享下——互相學習先係王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