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幾年前第一次接觸Asia Miles,純粹是為了省錢飛去東京出差。作為金融從業者,我習慣把每筆消費都當成投資,里程積分就是隱形資產。那時還傻傻地只靠飛行累積,結果一年下來連張經濟艙都換不到。後來摸透門道,才發現這玩意兒簡直是旅行達人的金礦,尤其對常飛亞洲線的人來說。
快速累積Asia Miles,關鍵在策略性消費。我最愛用聯名信用卡,像渣打亞洲萬里通卡,日常超市買菜或網購都刷它,回饋率高達1.5哩/港元。去年雙十一促銷,配合電商平台加碼,單日就撈了上萬哩。別小看這些小額消費,積少成多,一年輕鬆破十萬哩。還有個秘招是轉換酒店積分,例如透過萬豪旅享家轉點,比例1:3,住一晚高級房就能換幾千哩,比純飛省時多了。
兌換技巧更講究時機。Asia Miles系統像股市,得低買高賣。我專挑淡季換票,比如避開暑假旺季,用25,000哩就能換到香港飛曼谷商務艙,稅金才幾百港幣。有一次臨時出差,發現系統釋出last-minute票,立馬用積分升級,省下八千多塊。切記避開熱門路線的高峰日,否則哩數翻倍還搶不到。另外,活用停留政策,飛歐洲時在杜拜停幾天,一張票玩兩地,哩數價值翻倍。
新手常踩的坑是哩數過期或高稅費。Asia Miles哩數三年失效,我設手機提醒每半年查一次。稅費方面,選國泰自家航班最划算,外航像英航可能加收燃油附加費,兌換前務必用官網計算器試算。去年幫朋友換機票,他貪心選了直飛頭等艙,結果稅金吃掉半張票價,教訓慘痛。
說個真實故事:前年我用累積的80,000哩換了全家四口沖繩之旅。原本預算五萬港幣,最後只付了機場稅和酒店錢。老婆笑我像個積分控,但看到孩子在海邊玩瘋的樣子,一切都值了。這套玩法不只省錢,更讓旅行變成一場精算遊戲,充滿成就感。
請問渣打卡之外,還有哪張信用卡哩數回饋最優?我常飛美國線,適合嗎?
兌換酒店值不值?我試過用哩數換東京飯店,感覺比機票划算少。
哩數快到期了,除了換機票還能幹嘛?有推薦的禮品選項嗎?
淡季具體是幾月?明年想規劃歐洲行,怕訂錯時間虧大。
稅費計算好複雜!有簡易工具或APP能自動比價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