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朝趕HSBC過數畀英國供應商,櫃檯阿姐撳計算機嗰陣,我瞄到螢幕角落個匯率工具。原來匯豐網銀入面收埋個「環球匯率計算機」,實用過我手機裝嗰堆財經APP。
直接登入網銀揀「環球轉賬」,匯率欄側邊有個超細嘅計算機icon。揀GBP轉HKD,輸入金額那刻,螢幕右側即時彈出兩組數字:左邊係HSBC當刻買入賣出價,右邊顯示對應港幣。最抵死係底下有行淺灰字:「此匯率僅在10:15前有效」,銀行嘅時間博弈赤裸裸擺上檯。
上個月幫倫敦讀緊書嘅姪女匯學費,特登試水溫。週三下午三點輸入5000英鎊,系統彈出9.4827匯率,折合47,413.5港幣。我hold住冇確認,轉頭查彭博即期匯率報9.5061。差23點子意味著多畀成百一蚊——夠買兩杯精品咖啡嘅差距。銀行點差食水深過海,真係要睇時辰入場。
落雨收柴時段最肉痛。記得2022年英鎊插水到8.9嗰陣,週六凌晨急住換錢交訂金,網銀彈出「非交易時段適用匯率」得9.12,比日頭市價貴成2%。後來醒起分行有部外匯ATM,插優先理財卡即刻用到即市價,慳返四千幾蚊。電子渠道唔係時時着數,實體機器反而有驚喜。
匯豐個工具最醒係「匯率走勢」功能。㩒入歷史數據,見到過去72小時英鎊兌港幣喺9.48-9.53之間跳彈床。有次我專登等佢跌穿9.49警戒線設定提示,手機震動即刻撲入去鎖定匯率,比盲舂舂亂撞精準得多。
要提防三個暗坑:首先係「參考匯率」陷阱,網頁版首頁顯示嘅靚數字通常係批發價,零售客實際成交要加30-50點子;其次週末換匯隨時貴0.8%,急用寧可去機場兌換店;最緊要睇實「此報價將於__分__秒後過期」倒數器,我試過撳確認那刻剛好跳價,白白蝕咗半打蛋撻錢。
下次匯錢前,記住開定彭博/路透睇即市匯率做錨點,再用匯豐工具對比。轉賬金額超過五萬蚊的話,打電話去優先理財熱線壓價,隨時爭取到額外15點子折扣。金融遊戲規則就係咁,識得撳多兩個掣,機票錢都慳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