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著行李在成田機場狂奔那刻,才真正體會到貴賓室是救命稻草。那次轉機只剩50分鐘,若非憑著JCB白金卡衝進貴賓廳抄近路登機,恐怕得在東京多留一夜。這些年用過全球十幾間JCB特約貴賓室,連祕魯利馬那種冷門機場都試過,今天就來拆解那些藏在條款裡的魔鬼細節。
多數人以為亮出卡面就能進,殊不知權益地圖暗藏玄機。JCB官網標註的免費貴賓廳清單,實際分三類:真正刷卡即入的「專屬休息室」、需提前預約的「合作貴賓室」,以及僅限當地發行卡片使用的「限定場館」。去年在曼谷素萬那普,親眼見著兩位台灣旅客被拒於門外,只因他們沒發現那間Miracle Lounge只服務泰國發行的JCB卡。
最實用的還是Priority Pass替代方案。當信用卡附贈的PP卡次數用完,JCB白金卡能當應急王牌。不過要抓準「非管制區」這個關鍵詞——羽田機場的TIAT Lounge在安檢外,適合接機或紅眼航班;但若已通關想用漢莎貴賓室,就得靠其他卡片了。有次從法蘭克福回程,靠著這招在起飛前五小時舒服沖澡用餐,省下89歐元。
隱形限制藏在次數計算裡。日本國內線貴賓室多數不限次數,但海外如香港Plaza Premium全年僅限三次。更狠的是吉隆坡機場,系統會自動記錄護照號碼,我曾用兩張不同JCB卡想進同間貴賓室,櫃檯直接顯示「本年度額度已滿」。建議跨國旅行時,優先使用冷門機場的貴賓廳額度。
免費小確幸背後的商業邏輯很有趣。JCB其實是按人頭付費給貴賓室業者,每次成本約25-35美元。所以當你帶同伴進曼谷SMS Lounge被收880泰銖時,別覺得被坑——那幾乎是JCB的實付成本價。有回收祕訣:若兩人同行且都有JCB白金卡,分開進場再會合,比直接付同行費省一半。
疫情後權益縮水最明顯在東南亞。新加坡樟宜的SATS貴賓廳不再無條件開放,改成消費滿50新幣才能使用;越南河內內排機場的貴賓室直接消失。反倒是日本逆勢擴張,新增了福岡北九州國際機場的「翼之翼」貴賓室,還能免費租借和服體驗。明年計劃開通伊丹機場據點,關西旅客更方便了。
最後分享血淚教訓:千萬別在首爾仁川用JCB進Matina Lounge!那根本是美食街座位區隔出來的角落,連獨立廁所都沒有。真正值得專程早到的,是東京成田T1的「Cardmembers Lounge」——現做玉子燒配清酒,淋浴間備品是資生堂,回國班機延誤三小時反而成了享受。
(附贈冷知識:JCB貴賓室權益其實包含旅行保險。在貴賓廳內滑倒受傷,最高可理賠200萬日圓,這條款99%持卡人不知道)
|